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六姊妹70万帮村上建文化广场
2014-01-09 02:28:26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有的在省城工作,有的在县城定居,但听说了村上的困难,六姊妹又一起回到村上,凑了70万元,终于使村民文化健身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如期动工。
    近日,发生在铜川市耀州区小坵镇的这则新闻在当地传为佳话。但是姊妹六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年轻人农闲时打打球、跳跳舞,精神充实走正道;就是想让村里老人们有地方看看书、玩玩牌,老有所乐享清福;就是想让为村里事跑路流汗的泥腿子村干部们有几间干净敞亮的办公室……而笔者从村上到六姊妹的家庭一路采访过来,也被这个大家庭的爱心所感动。
    穷村建文化广场活动中心遇“钱难”红岩村是小坵镇一个不大的行政村,全村750多户人多种苹果,近些年村民的收入多了,生活好了,但让村委会主任邢天武心里有疙瘩的是,村民农闲时间有益的集体活动贫乏,年轻人大部分把时间精力花在喝酒、打牌这上面,由此引起了许多家庭矛盾,有夫妇争斗的,有婆媳不和的,还有人因此找到村委会。
    “就想着为年轻人建一个文化健身广场,男人没事打打篮球,妇女晚上跳跳舞,在读书社可以看看书;给老年人建一个活动中心,里边有阅览室,平时可以看书、打牌;再盖几间村委会办公楼……”邢天武介绍,从去年开始筹划这个事,但苦于村上没资金,建文化广场和老年人活动中心的事一直在搁置中。
    笔者了解到,红岩村不但没有一个村民文化活动的场所,连村委会也一直没办公地,多年借用村小学漏雨的房子用。去年,村上筹划建村委会的事项,其中包括给村民修一个文化广场以及活动中心,整个项目预算了70多万元,虽然也有国家扶持的政策,但是都正在走申请手续,远水解不了近渴。
    为了解决钱的问题,邢天武想起了村里的一个叫邢小俊的年轻人。这人在红岩村长大,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工作定居,整个家族素来在村里有威信,有慈善心。
    六姊妹携手回报家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邢小俊家姊妹六人,她排行最小,五个姐姐先后嫁到县城,父母随后也搬到城里居住,在邢天武看来,村上的事花钱“不该”让他们来出。
    “虽说家人都不在村上了,但这里的一方水土养育了我们,有感情。咋样回报也不为过。”邢小俊说,当时就一个朴素的想法,村上有难处,尽自己的力量帮一些是应该的,况且这件事受益的不仅仅是近千户村里人,还有相邻的几个村里人。她当即给几个姐姐打了电话,简单地把自己的想法沟通了一下,而姐姐、姐夫们也都欣然同意。
    五姐邢小宁的爱人董明学是铜川市一家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区上的劳动模范。这次他义务为新建工程出钱出力,拿出了精美的设计方案,并且亲自带着自己的建筑公司工队,大型挖掘机到村上负责具体的建筑工作,以此帮助村上节省开支。
    笔者采访中获悉,近年来董明学为汶川地震、贫困儿童等方面捐款在五十几万。2013年12月8日,笔者在红岩村建筑现场看到,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健身广场已经开始铺设,两层十余间的村委会大楼已经建成了一层,正在打顶,一些村民自发买来花炮燃放庆祝。
    从规划设计图上看,这是一栋二层楼房,村支部、村委会的办公室都在一楼,一楼还有一间是村文化站读书社,二楼的一间大厅将作为村里老年人活动中心。楼前是村民健身活动广场,除了硬化地面,还将栽植各种花草树木。
    父母是榜样七十多岁的杨文义是该村的老支书,对于邢家姊妹捐建文化广场的事,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我是看着这姊妹六个长大的,他们家是典型的‘书香耕读’之家,父母亲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父亲邢志昂当了一辈子村学校的校长,母亲当了几十年的乡、村妇女干部。这些娃都很能干,也很懂事孝顺,人走了还不忘家乡的人。”杨文义介绍,对于邢家姊妹们的善举,村上原计划要立块碑,但被邢家人婉拒。邢母是带头反对者,她认为花钱立碑是一种浪费,最好的碑就是口碑。(欣化)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