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陕西新闻 再到吴起观“绿海”
2013-09-19 01:51:59来源:
分享到:
  字体:【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地处陕西北部白于山区的吴起县,不禁有些惊诧:沟沟岔岔、峁峁梁梁,处处都被植被覆盖着,宛若一片绿的海洋。当年光秃秃的黄土高坡已难觅踪迹。这,还是十多年前的那个吴起吗?
    黄色变绿色走进吴起县退耕还林博物馆,墙上一幅幅对比明显的“山水画”,令人回想起十多年前吴起:光秃秃的山岭沟壑纵横,几乎看不到植被;每当山洪爆发,怒吼着的水流沿路卷着泥沙,冲入延河,再流入黄河,大片农田和川道被毁,水土流失面积不断增加。老百姓越是在山坡上开垦种地,越是不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1997年秋天,时任吴旗(今吴起)县委书记的郝飚带领县委一班人,顶着压力,决定实施封山禁牧,以“封山退耕、植树造林、舍饲养羊、林牧主导”的思路,休养生息,恢复生态。1999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陕北作为退耕还林试点地区之一,吴起成了名副其实的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
    吴起县县长王彦龙指着一张出自国家林业局的卫星地图对记者说:“你看,吴起是一片绿色,但周围许多地方仍然是一片黄色”。
    这一对比的背后,是吴起人十多年的生态追梦之旅。
    王彦龙告诉记者,十多年前,吴起退耕还林还草244万亩,兑现退耕还林补助奖金15.65亿元,人均14844元;吴起的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现在的62.7%。如今,吴起山绿了,水清了,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的一面旗帜。
    “崖畔上栽树山峁峁青,羊羔羔养在家门口;草棵棵胜过梁苗苗,退耕退来好光景。”如今,吴起人最爱用这首信天游,来表达对家乡巨变的深切感受。
    浊水变澄湖以前,吴起县干旱少雨,人和牲畜饮水都困难,如今怎么有了湖面,还能划船呢?
    看出了记者的疑惑和不解,一旁的南沟村党支部书记闫志雄笑着告诉记者,退耕还林前,村里确实十年九旱,沟里不下雨时没水,一下雨就是泥水。1999年实施退耕还林后,村里共退了6000多亩地,人均退耕10亩,25度以上坡地已全部退耕。如今,山坡上树木已经成林。近几年,村里还治沟造地,不仅新造了120多亩滩地,还形成了一个湖泊,村子就地开辟了旅游点。如今,这里已是陕北有名的生态旅游区。
    吴起县林业局局长吴宗凯不仅是退耕还林方面的专家,而且是摄影爱好者。十几年来,他走遍了吴起的山山水水,用他的镜头记录下退耕还林带来的变化。在吴起县退耕还林博物馆展览的图片中,有不少张是他拍摄的云山雾海的图片。
    由于植被茂密,雨水充沛,吴起雨过天晴后经常形成云山雾海的景观。“过去我认为这种景观只能在南方看到,没想到吴起现在也经常可以看到了。”吴宗凯说。
    “我们用了十多年时间退耕还林,换来了小区域的好生态,真是太值得了。”王彦龙兴奋地说,“再继续干上4年,就能把全县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全部种上林草,那时,吴起的生态将更好!”
    退耕还林热情高涨当年开始退耕还林时,吴起县很多干部群众都想不通,甚至有群众当面质问县领导:“我们祖祖辈辈都放羊,现在却要舍饲养羊。把地种了林草,粮食不够吃怎么办?”
    今年52岁的蒋世信是吴起镇薛岔社区陈砭村前陈砭组村民。第一轮退耕还林时,他家里人均退了7亩多地。今年初听说上级要搞新一轮退耕还林,他又将自家的5.6亩坡地退了耕,全部栽上了果树。“过去退耕时干部要来做工作,现在群众都主动要求退耕还林。”蒋世信说,退耕后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搞点养殖,到外边打打短工。2012年以来,吴起县还启动了以“一城四线八点十二条流域”为重点的林业生态工程,按照“规划扩绿、抽空还绿、见缝插绿、筑路配绿、留地造绿”的思路,坚持宜树则树、宜草则草、乔灌搭配、花卉点缀的原则,以“三季有花、四季长青”为目标,打造出了城在
    林中、山在绿中、路在花中、人在景中的宜居环境,形成了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瓜果飘香、冬季松柏常青的生态景观。
    如今,只要走进吴起县境内,河流两岸、道路两旁、街心花园,随处都能感受到退耕还林带来的深刻变化。王彦龙说,眼下,吴起正在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到2015年,准备再完成25万亩退耕还林任务,让吴起真正变成陕北的“好江南”。半月谈记者王世焕



责任编辑:liukai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