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曹望庆喂养奶牛
听说过办托儿所的,那您听说过办“托牛所”的吗?西安市阎良区就有这么一家“托牛所”,而且张罗起这么个“托牛所”的,居然还是个警察。
曹望庆是西安市公安局阎良分局北屯派出所的民警,2008年从部队转业后,就被派到下辖的李浩村中心警务室,负责李浩、浩东、桥东等三个行政村共21个自然村组的警务工作,这些村子都是清朝时形成的山东庄子,村民大多一口山东话。赶巧,李浩也是山东庄子出来的农家子弟,几句山东话一说,村民就不拿他当外人。人一熟,村民们有什么烦心事儿就爱跟他说说。
李浩村一带,村民们一直有养殖奶牛的传统。2009年,与李浩村相邻的临潼区栎阳一带,接连发生了奶牛被盗案件。一头奶牛价值近万元,对于村民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作为驻村民警,曹望庆当然需提醒养牛户看好自家的牛,搞好安全防范。可是,如此一来村民们都挺紧张,白天不敢出远门,晚上还得在牛棚留人看牛,十分辛苦。而且养牛的村子,少不了到处是牛粪,一进村就能闻到臭烘烘的气味。当时正值全国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之际,政府部门对这些村子里的卫生状况也挺头痛。看到这些,曹望庆就琢磨,能不能把各家各户散养的牛集中起来,统一照看呢?和村干部、街道办干部一聊,人家对曹望庆的想法也挺支持。那么由谁来出面做这件事呢?当然还得是养牛户。在养牛户中,浩东村村民牛红军养的奶牛最多。而奶牛养殖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就能得到区上农林局的专项资金扶持。在曹望庆的劝说下,牛红军愿意出面办一个“托牛所”,村民们可以把自家的奶牛寄养在他那儿。
首先要解决的是场地问题。由曹望庆牵线,浩东村把闲置多年的浩东小学出租给牛红军;办“托牛所”需要不少资金,曹望庆又替牛红军联系,由村上和街道办出面担保,帮他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先后贷了六七十万元款,在原来小学校的后操场搭起了石棉瓦的养牛棚,在地下修建了存放过冬青饲料的青窖。小学校废弃后,被一家一家的养牛户作为休息、落脚的地方。可有了梧桐树,也不见得就有凤凰来。曹望庆又到养牛户中挨家做宣传,帮他们算算账。养牛户一想通,很快,“托牛所”就有了来自八九户人家的80多头奶牛。
有了“托牛所”,以前的散户们很快就尝到了甜头。过去,他们要走三公里左右,到北屯街道上去卖奶。因为奶是他们自己挤,厂家对他们鲜奶的质量不够信任。这样,他们售出的鲜奶往往会被压价;而现在,“托牛所”成了规模,牛奶厂家就派人过来收奶,不用奶农跑路;奶农挤奶用的是农林局支援的挤奶器,挤出的牛奶直接进了厂家的奶罐车,这就排除了奶农掺假的可能性,厂家的定价就比从前高出不少。白天,奶农们只需要“托牛所”喂牛三顿饭,连饲料都能在“托牛所”里买到;夜晚,如果不想把奶牛领回家,“托牛所”也有工作人员替他们照料,如此一来,奶农就有了时间再干点别的事情,增加收入。李浩村村民朱应平就另外建了5亩蔬菜大棚,一年下来这块儿也能挣几万块钱。因为奶牛放在“托牛所”既省心又能多挣钱,北堡村村民李怀章奶牛规模从最初的3头增加到了现在的12头;浩东村牛建茂过去只有两头奶牛,想扩大规模却没有资金,还是曹望庆帮他在银行贷了3万元款,牛建茂也养了9头牛了。如今,“托牛所”里已经有了120多头奶牛。散户进“托牛所”有赚头,经营“托牛所”的牛红军当然算盘更精:按“入托”要求,散户们养的牛,牛粪归牛红军,饲料从他这儿买,另外,厂家还会根据供奶规模给他按利返点;除此之外,他还能享受农林局的一些扶持政策。有了钱,牛红军就开始谋划扩大规模了。为了对散户负责,在曹望庆的督促下,“托牛所”2011年年底就安装了九只“天眼”,监控覆盖了整个“托牛所”。
其实,“托牛所”只是曹望庆工作的一个侧面,为了辖区平安,他还动过不少脑子。歌儿里不是唱“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嘛,曹望庆收获的就是这样的业绩。李浩村中心警务室辖区,连续8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群众上访“零记录”。曹望庆因此被评为全市十佳驻村民警,他的警务室也挂上了“省级优秀警务室”的牌子呢。
文/图本报记者郝振宇
通讯员李建军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