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 春季是鸟类迁徙的季节,面对严峻的鸟击防范形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以“盯死机场责任区、盯紧机场附近区、盯住机场外区”工作思路和“防大鸟、防鸟群、防夜鸟”工作原则为指导,结合民航局春季候鸟风险迁徙预警及工作部署,制定发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25年春季鸟击及动物侵入防范方案》,多措并举开展春季迁徙鸟类防范,全力保障旅客良好的出行体验,实现了迁徙季节责任区及临近区零事件的安全态势。
据了解,西安机场积极开展飞行区内源头治理,从“草-虫-兽-鸟”四级食物链出发深入开展专业化研究与科学化治理,降低机场环境对鸟类的吸引力。一是攻坚单一草坪关键战,西安机场持续开展本场单一化草种-狗牙根的筛选方案,春季以来开展了2轮次筛选性除草作业,为西安机场单一化植物“狗牙根”复绿奠定生长基础,狗牙根草坪覆盖率达70%。二是严守昆虫繁殖防护战,“惊蛰”后结合虫情调研结果,对本场昆虫进行专项治理,做好“调研-作业-评估”闭环管理,降低本场虫食性迁徙鸟种食源,重点昆虫密度始终保持在0.5头/平方米内。三是长抓动物排查持久战,针对野生动物活动现象,从草兔刚开展繁殖的3月起集中开展草兔专项排查,减少周边草兔数量;通过“洒药+笼捕”的综合防范策略提升本场优势种群达乌尔黄鼠的防范效能,鼠类密度控制在1头/万平方米。四是广辟生态隔离突围战,西安机场重点关注外围环境治理,在中国民用航空西北地区管理局与民航陕西监管局的指导下实地调查周边吸引鸟类活动的关键生态环境,积极与政府建立外围长效治理机制,逐步推进外围生态隔离带的建立,致力于降低机场临近区域环境对鸟类吸引,提升外围管控能力。
为应对迁徙季节多变的鸟情,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调研,精准掌握鸟类活动规律,做好风险提示与预警。一是联合开展机场及周边春季鸟情调研,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动态监控机场8km范围内鸟情活动,结合鸟情变化规律向机组发布春季鸟类活动预警,向联防单位发布春季鸟击防范警示。二是动态更新鸟情巡视方案,针对调研发现易吸引雁鸭类、凤头麦鸡、灰头麦鸡、鸥类等中大型迁徙鸟类的调节池、排水渠等积水区域开展综合治理,加强家燕等夏候鸟到场情况的监测,改善夜间鸟类驱赶巡视。三是每日开展鸟情风险预警,结合生态环境变化与运行实际,对巡视区域、时段、鸟种、航班等重点信息进行预警,提升巡视驱赶针对性。四是推进前端探测设备应用,调研陕西黄河集团等多家探鸟雷达厂商,对比建设方案,探索“雷达+光电”探驱一体化系统测试,对机场及周边8公里进行鸟情监测,推进鸟类活动热力图的建立。同时,采用了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策略,形成了一道严密的安全防护网。一是结合本场迁徙鸟类出现特点,增加模拟爆炸及猛禽声音音源,调整煤气炮声音间隔由5分钟到3分钟,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变化调整设备开启关闭时间,提升鸟类驱赶效果。二是在原北跑道东西敏感区、北二A滑东南侧等迁徙鸟类易停留地点增设设施设备,增强关键区域设施设备布置。三是喷洒驱鸟剂,改变机场周边环境的气味,使鸟类产生不适,从而远离机场区域。四是持续巡视清理飞行区内鸟类巢穴,避免鸟类长期在场内活动。
下一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持续夯实基本功,不断探索鸟击防范新思路,查找改进潜在鸟击风险,逐步提升鸟击防范能力,让每一次的飞行都能平安、顺利,每一片蓝天都能更加宁静、祥和。(阴晴 孙天雨)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