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倚天铸剑 圆梦星辰——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60年发展记
2022-07-19 13:35:52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7月18日,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创建60周年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论坛由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主办,来自地方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军方有关领导、专家学者200余人齐聚古都西安,回顾总结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和四院六十年取得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共同探讨交流我国固体动力事业未来发展。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航天四院院长任全彬,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国强,固体推进技术专家、四院42所所长郭翔分别作了航天固体动力事业暨航天四院60年创新发展、固体动力技术与创新、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技术发展的主题报告。

  论坛上发布了航天四院建院六十年六十件大事,隆重表彰了在航天固体动力事业60年发展道路上建立卓越功勋、做出的巨大贡献的6名杰出代表和先进模范,授予他们“四院功勋荣誉奖”,他们是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南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崔国良,中国科学院院士邢球痕,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邵爱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晓,时代楷模大国工匠徐立平。

  60年来,作为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肇始者和领军者,航天科技四院几代建设者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始终引领我国固体导弹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研制出比肩国际水平的先进固体发动机,承担了我国战略、战术导弹及宇航运载等固体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任务,为加快推动航天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为筑牢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作出了应有贡献。

自立自强筑牢安全基石

  发展航天,动力先行。1962年,四院前身——国防部五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固体火箭事业的起步。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当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三级发动机采用了固体动力,它的有力一推使卫星准确入轨,这是固体动力在我国航天领域的首次应用。

  60年来,几代四院人进深山、赴荒原、战戈壁,在基础十分薄弱、物质极为匮乏、条件异常简陋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形成了集基础理论、设计仿真、技术工艺、试验验证为一体的完整的固体发动机技术体系,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人工合成了我国第一根复合固体推进剂药条;独立自主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型直径300毫米实用固体发动机及固体战术战略导弹;先后突破大直径固体发动机、高能推进剂固体发动机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推动中国航天固体动力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跨越。

  如今四院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种类数量如今已突破200种,形成了覆盖战略、战术、防空、以及宇航等全应用领域、多尺寸、宽射程、系列化的产品体系,为我国形成体系完备、性能优良的固体导弹武器装备体系,构筑起国防安全的强大基石提供了澎拜的固体动力支撑。

日新月著拥抱星辰大海

  作为我国固体动力技术的领军者,发展运载火箭固体助推技术一直是四院人的努力方向。从“十一五”开始,本着“动力先行”的原则,四院密切关注国外固体助推发动机技术应用及发展情况,率先启动了120吨整体式大推力固体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并坚持整体式发动机和分段式发动机“两条线”走路。

  在整体式发动机研制道路上,四院建立了大直径高装填燃烧室药柱结构设计与完整性仿真方法,采用了最新的推进剂配方,突破一体化设计技术,在国内外同类发动机中位居第一。2009年3月,120吨大推力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率先取得圆满成功。2015年9月,我国首枚全固体运载火箭CZ-11号首飞成功,至今该火箭已成功创造了10次陆上发射和3次海上发射的全胜佳绩。2021年10月19日,直径3.5米,推力500吨的采用高性能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的整体式发动机试车成功,发动机综合性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在分段式发动机研制道路上,四院先后攻克了关键连接密封结构和绝热对接结构等技术,实现了大型分段发动机轻质、可靠分段对接。按照“直径由小到大、分段数由少到多、先单项后集成”的攻关思路,2020年12月30日,直径3.2米3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取得圆满成功。2022年3月29日,采用四枚2米2分段固体发动机的我国首型固液捆绑固体动力运载火箭CZ-6A首飞成功,标志着固体动力开始进入我国主流运载火箭领域。

  60年来,四院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屡建功勋。四院研制的固体发动机,先后精准助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侦察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等精准入轨或顺利返回地面。在我国载人航天伟大工程中,四院研制了神舟飞船逃逸系统发动机,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

继往开来拓展新领域

  60年来,四院相继建设和投入使用了一大批高、新、精、尖的研制、生产、试验先进设备和现代化厂房设施,建成了集基础研究、设计研发制造和试验于一体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科研生产及高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建成了2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创新及工程中心,12个省部级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始终引领着中国航天固体动力技术的前进方向,部分技术达到世界一流和领先水平。

  四院大力发展新兴领域固体动力技术。目前,固冲发动机技术已具备全产业链条,姿轨控发动机技术具备工程化研制体系,变推力发动机技术加速实现工程化应用。

  在不断引领固体动力发展的同时,以天雷系列小型导弹武器系统为代表的导弹武器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突破,总体设计研发能力初步形成。以天鹰系列为代表的试验运载平台领域拓展成效显著,实现了从无控到有控、单一发射服务到系统级产品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模块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运载平台并拓展了领域应用。

  此外,四院依托固体发动机关键技术延伸,培育形成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铜箔装备、飞机碳刹车盘、高性能复合输油管线等一批极具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化项目,广泛应用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是航天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站在奋进航天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四院将坚持“高能化、实战化、可控化、组合化、大型化”发展方向,全力以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坚定履行好强军强国的神圣使命,奋力开创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为实现我国航天科技更高水平自立自强,支撑推动航天强国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罗婧)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