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 从前,她是一名小学优秀教师,三课赛教前三名;后来,她做了公交驾驶员,认定了这是她今后唯一的事业。
她躲开质疑的目光,以平静的心态真诚地生活、认真地工作,她说:越努力越幸福,工作不分好坏,人活一个心态。
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于亚芹转行到公交公司。年过23岁的她从一名老师变成一名学生,进入公交技校,从卖票开始做起。
五年的从教生涯,教师的圣洁和崇高品质早已在于亚芹的心中根深蒂固,即便是一名售票员,她也是线路上最好、最认真、最热心的售票员。后来成为一名公交司机,她更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车辆卫生向来亲力亲为,出满勤、干满点,从教师到公交驾驶员,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她个头不高,说话柔声细语,可开起公交车来,眼神中的那种坚毅、专注和沉稳却是让人印象深刻。从前手中拿着的是小小的粉笔,而现在胳膊抡的是大大的方向盘,这样的反差,在从前同事们的眼中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可她却说:“不管是干什么,要么不干,要干就得干到最好。”
有一年清明节,正赶上下大雨,堵车十分严重,原本正常行驶60分钟的一个单趟那一天竟然跑了将近3个小时,抵达火车站副站后,已经没有点子了。调度员填好路单,她掉头回厂,准备下班。突然售票员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末班司机身体不适,调度员问她能不能帮忙跑一个末班?
雨越下越大,火车站的各个路口拥堵都十分严重。售票员对她说:“师傅,咱别跑了吧,实在是堵的太厉害了!这一趟回去都不知道几点了!”
车鸣声此起彼伏,于亚芹思考了片刻,毅然回到了火车站副站,让自己的女票员跟着末班司机回了厂,而她则带着末班车原本的男票员准时发了车。
那一天,于亚芹将近12点才回到家。
看着早已熟睡的儿子,丈夫问她:“干嘛这么拼命?”
她说:“当时车距特别大,站上有好多等车的乘客,都被大雨淋得非常狼狈。如果我不跑,下一趟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大家还要继续在雨里淋着。我们车的终点站是卫校,好多乘客都是卫校里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大雨夜的回不去,万一出什么事呢?回来虽然也堵了一路,但是大家都不必挨淋了,小姑娘们也能早点回学校,我晚点下班又有什么要紧呢?”
去年12月,疫情肆虐,于亚芹第一时间主动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加入应急小分队。在疫情期间,她不但肩负了医护和志愿者的转运工作,还在轮休时负责突击队车辆的消杀工作。为了顺利完成工作,她每天都给自己定了凌晨3点的闹铃,在小分队队员们出车前,她必须对每辆出勤车辆的车厢内蒙皮、地板、座位和扶手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消杀;随后再用干净的毛巾擦拭座位和扶手;最后开窗通风10分钟。等到所有车辆消杀完毕,穿着防护服的她经常汗流浃背,同事们笑称她变成了热气腾腾的大馒头。下午,转运医护和转运物资的车辆开始陆陆续续的回厂,于亚芹又该忙碌起来了, 对返厂车辆逐一消杀完毕后,她还要将当天出勤的每一位驾驶员脱下的防护服用医疗垃圾袋收集好,等待集中处理,防止交叉感染。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她经常筋疲力尽,但是想到能为西安抗击疫情做一点贡献,心里又是满足的。
于亚芹的丈夫是原先在学校的同事,同样是一名人民教师,风雨同舟十数年,自己妻子做人做事认真到甚至有些固执的个性他十分了解,因而自打妻子当上公交车司机以后,他便主动承担起了家里的一切,更值得欣慰的是,儿子小小年纪,同样很体贴妈妈,知道妈妈工作辛苦,从来都不会责怪妈妈没什么时间陪自己,反而总是提醒妈妈,明天还要工作,一定要好好睡一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于亚芹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境界,即便是现在已不再从事教师行业,她依然没有停止过学习,挤时间读书、看报,练习珠心算……如人所说,生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而人生是没有毕业的学校。(梁菁菁)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