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企业新闻 匠心铸造“红延安” ——延安红街“初心铸魂 传承红色基因”开放日活动侧记
2021-06-16 13:54:27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6月16日, 中国建筑“建证百年 同心筑梦”之“初心铸魂 传承红色基因”第13期开放日活动在中建二局二公司陕西延安红街项目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建筑主办、中建二局承办、中建二局二公司协办。

  开放日当天,陕西省建设工会及延安市总工会代表、业主方的代表及延安市民、主流媒体、项目党支部党员代表等受邀参与现场观摩、情景剧体验、座谈交流等多个环节,共同见证延安红街这一红色地标工程的建设历程。

  延安红街占地 26.76 公顷,整体采用延安革命时期建筑风格,在全长1.5公里主题步行街上,全景呈现4个革命主题街区、5个代表延安不同时期的红色主题广场,40栋单体建筑将红色文化、主题游乐、非遗文创、传统美食、特色演艺和度假酒店有机连接,可带给游客身临其境的奇妙体验。日前,延安红街与宝塔山、杨家岭等著名红色旅游景点被列入延安市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延安红街:延安文旅产业升级代表作

  作为中国革命的诞生地之一,文化旅游产业一直以来是延安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热的兴起,当地政 府把目光瞄准了红色旅游品牌打造,对既有革命旧址和景区进行了维修升级。但与全国热门旅游城市相比,偏居西北的延安,在交通、餐饮、娱乐及景区景点基础设施等旅游配套建设上存在一定短板,亟待转型升级。

  延安市文旅局因地制宜,创新提出了“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延长文旅产业链,把完善景区服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力点,切实加强当地群众和游客的舒适体验。于是,由延安市政府与万达集团重点打造的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延安红街应运而生,成为了当地践行“文化旅游带动”战略的力作。

  坐落在黄土高原上的延安,沟川遍布,自古就有“三秦锁钥,五路襟喉”的形象比拟。中建二局二公司建设者要在延安的高岭大川间建起一座文旅地标,却尚属首次。“举个例子,项目东西相望,间隔可能只有几十米,但高低落差可达上百米,从项目部到施工现场短短 300 米,位置却呈‘U’形分布,稍不留神就脚底打滑,两条腿走得直打颤。”第一批抵达项目的建设者杨生广回忆道。但也正是在延安,在这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迎来历史转折的革命圣地,项目团队怀揣着对“延安精神”的无限敬意和弘扬 “延安精神”的神圣使命,于艰难险阻中拉开一场开启高品质建设的“大作战”。

  品质红街:黄土地上“大作战”

  17名建设者是项目第一批先遣人员,项目经理李洪元也在其中。从临建开始,项目团队便将“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 诠释得淋漓尽致。最初,他们在黄土地上扎起了20余顶帐篷,“临时指挥部”就此成立。革命战争时期的手摇电话与发报机,变成了建设者手里的智能手机和电脑。一时间,协调物资进场的电话声、开会协调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大小车辆的鸣 笛声响彻工地。

  设备部部长赵海龙连日来超负荷工作引起上火,嗓子已经沙哑,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拿起扩音喇叭来回调度。李洪元在现场协调地基处理时崴了脚,脚脖子肿起了大鼓包,他坚持到下班,回到宿舍简单处理后,第二天就拄着拐杖踉跄地出现在施工现场。

  翁双骞,皮肤黝黑的“90 后”,是延安本地人,和他的同事两人肩负着周边60公顷的测绘工作。可这难不倒这位肯吃苦的延安小伙,肩扛超20公斤的仪器,在一个个高低起伏的黄土包间上下穿梭,烈日曝晒,眼角、耳边尽是大风席卷着的沙粒,但测量仪上显示数据的地方 始终清晰可见。在一遍遍擦拭之后,15000个点位的测量数据被准确而快速地记录下来。20天后,60公顷的测绘和界 址旗安插任务如期完成。

  当然,“大作战”的“大”不只在测量。垂直节理、地质疏松的黄土地给项目团队带来不少难题。项目整个挖土量达到了135万立方米,稍有不慎,极易发生坍塌。为了万无一失,项目团队邀请岩土专家一起,一处处查看评估。“方案修改了50余次,每次修改一处,大伙儿就迅速到现场求证。”项目总工阮高勇指着那厚厚的一摞方案介绍道,“一着急,大家就争论起来,但争论很有必要。”特别是水域打桩施工,一度让大家吵得不可开交。原来,项目施工涉及水域面积 1.5 万平方米,淤泥最大深度可达18米,传统直接成孔灌桩的工艺因淤泥而难以成孔,难题再次袭来。

  “淤泥是流动的,那就把它‘固定’起来。”项目经理李洪元一个简单直白的方案被拿到项目例会上讨论了起来,并把能想到的工艺一一拿来论证。最终,“旋挖桩+钢护筒”的施工工艺逐渐浮出水面。钻进过程中,根据延安特殊的黄土地质精选的旋挖钻头,在技术人员的指挥把控下,循序渐进。同时,技术人员及时抽取岩样判别标高,确定最终深度。376根水域桩也在技术人员一刻不停的注视下成功完成。至此,近1400人的施工 团队在这片黄土地开启了大干之旅。

  魅力红街:红色旅游“新名片”

  有了扎实的地基,才有地上40座单体建筑绝美的呈现。漫步在已颇具规模的主题街区,红军雕塑活灵活现,无数革命元素点缀其中,冰舞剧场顶部巨大的红星在阳光的照射下璀璨闪耀,仿佛把红色历史的光影照进现实。在这里,建设者将对16处景观及人物造型进行深度还原雕刻。特别是在军事乐园主题展区,项目团队以地道战和百团大战两场经 典战役为背景,深度还原了20 世纪30年代华北地区的建筑及战场工事。环视整个园区,那些掩体、大炮、碉堡,惟妙惟肖的岩石、枯木及破损的建筑外墙,都会让人“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革命先辈们如何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与敌人作战的勇毅。但这些场景,很大一部分并非是真正的木质材料和巨石,逼真的视觉效果正是项目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运用TCP水泥塑型工艺仿制而来。TCP 水泥塑型技术是一种装饰性可塑抹灰技术,在建筑外立面拼装焊接 钢筋骨架和钢丝网,分层喷涂可塑性砂 浆,再进行人工雕塑塑形和上色,通过做旧处理实现仿石、仿砖、仿木等效果。“就拿看似不起眼的掩体沙袋来说,需要整整10道工序才能‘以假乱真’。”谈及工艺要求,总工阮高勇颇为感慨。只见现场500余名建设者,脸上身上尽是打磨时留下的水泥印记,他们“灰头土 脸”,但在设计师的指导下,数十种工具 在他们手上翻飞,栩栩如生的雕塑品正由这群建设者匠心制作而来。

  当前,沿街商铺已进入试营业阶段,达到饱和状态的红街可容纳100余家商铺,汇集50项当地手工艺、美食、表演等具有陕北特色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预计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带给游客更深层次的红色旅游体验,推动延安文化旅游持续升级,这张崭新的文旅“名片”将为延安增添新的光彩。

  延安宝塔,巍然挺立;延安精神,历久弥坚。在延安万达文旅小镇项目的战线上,中建二局二公司建设者时刻汲取这片热土的力量源泉,将其内化为迎难而上的战斗精神,以实干的铁肩膀勇担使命。筑梦红星小镇,完美诠释了中建铁军传承红色基因、汇聚蓝色力量的铁军形象,一段征程筑就一座红色地标。

  本报记者 薛生贵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