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工网讯(记者 薛生贵)7月23日,记者从航天科技四院获悉,该院多项产品运用于火箭和探测器系统,全程保驾护航。他们为长征五号提供了正推火箭、消氢点火装置、碳碳密封材料,为火星探测器任务提供了火星车电机,以及高空开伞探空火箭试验运载系统。
据悉,从2016年开始,航天科技四院先后为火星探测项目研制了天鹰六探空火箭等试验运载系统,将火星降落伞及进入器模拟物运送至需要的高度,模拟火星探测器再入、下降段过程,验证降落伞的工作性能,为火星探测器降落伞高空开伞创造最真实的试验条件。该型运载系统首次使用多项新技术,将运载器姿态控制在指定范围,实现可靠分离动作,以利于超音速低密度条件下高空开伞,为2020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航天科技四院专家介绍说,进行区域巡视探测和相关的一些工程实践活动任务的火星车拥有一双“行走的双腿”,而为其提供“驱动”的就是由该院401所为火星探测任务配套研制的火星车电机。该电机共分为三型研制,分别应用于火星车的转向、行走以及底盘调整功能,让火星车能够自主、灵活地“行走”。
据悉,天问一号探测器需要历时7到8个月才能抵达火星,这对电机的材料和性能提出了考验。401所项目研制团队通过对材料性质的细致分析,最终攻克了材料的低温冷焊特性,通过了-140℃的地面试验验证,让电机拥有了“超级耐寒”的能力。
同时,为了让火星车的车轮在转向、过坡中更“省力”,电机提供了静磁力矩作为定位,使得火星车轮子在转向、下坡中不用为电机供电,增加可靠性的同时也减轻了系统重量。为克服大静磁力矩带来的运转不平稳问题,研制团队自力更生,开拓创新技术能力,实现静磁力矩达到额定力矩60%的电机极低速控制,可在30转每分钟平稳运转,大大提高了火星车的越障和爬坡能力,确保更加平稳地“驾驶”。
此外,为适应火星表面大气尘埃环境,抵御“火星风暴”,裸露在外的电机自身设计了严密的防尘结构并通过试验验证,电机“穿”上了能够防污的“防护服”。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