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多少年没有遇到过的突击战。
3月25日晚,在经历了四天四夜高强度的“短平快”战斗后,陕建三建集团咸阳机场旅客分流中心项目的建设者们创造了承建项目最快完工交付的记录,就是他们,用近百小时在入境关口创造了一段施工奇迹。
临危受命打硬仗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分流中心扩建项目是西安市严防严控新冠病毒外防输入的重要功能场所。该项目分为缓冲大厅和分流中心,面积约8000平方米。3月22日,这项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省、市领导多次到工地调研指导建设工作,时刻关注着施工进展情况。
三建集团作为参建单位之一,负责缓冲大厅和分流中心的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网络系统、安防系统、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消防系统及医用污水处理一体化系统等专业工程建设。三建集团将项目定为“一号工程”,成立现场指挥部,要求7天内完工交付使用。鉴于前不久陕建集团负责施工的西安卫生中心项目的建设经验,现场指挥部以设备安装公司为主力军,同时部署三公司、五公司、九公司调集相应人员辅助安装施工,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攻坚战正式打响了。
为了保证项目按期投入使用,西安市在建项目的500余名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专业技术工人,46台升降机、24台发电机、40台电焊机等机械设备接到任务后,火速“出征”,这支“急行军”在两个小时内赶到现场参与会战。
快马加鞭不歇气
现场指挥部根据施工实际组建了支架、桥架、灯具安装、给排水、箱变调试、机械管理、材料管理等12支施工突击队,多管齐下,争分夺秒。待钢构搭建起来后,工地上人头攒动;施工现场焊花飞溅,机声轰鸣;隔离墙、地板、桥架、灯具、管网等工序立体交叉作业,齐头并进,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办公区内,为了及时给区域负责人节省时间安排施工任务项目部每天召开4次生产例会,总结前6小时的施工情况并安排接下来6小时的施工任务,指挥部结合各区域负责人的汇报,不断优化各系统的施工方案。
参建的技术质量组人员,与建筑设计院积极沟通协调,及时将项目受施工场地影响不便施工的因素反馈给设计院,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网络电话邀请三建集团科技委专家研讨制定符合实际的施工方案,根据图纸变更,及时与施工组沟通,调整施工方案。在前期安装工程图纸还没确定时,技术质量组人员与动力公司、供水站、中航油、文体中心四家单位多次沟通,在短时间内确定了电源、水源引入点及污水处理后的排放问题,保证了施工人员能够尽最大限度进行施工,促进了工程进度。
由于电气照明专业施工集中在48小时内,按照正常的施工程序进行支架、桥架、灯具施工,无法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现场施工组人员分四个作业点,支架、桥架、灯具连续流水作业施工。根据部分成型的钢结构屋架做了一根轴线上的照明支架、桥架、灯具施工样板,保证了施工进度、质量和观感。尤其是弱电系统施工包括网络、广播、电视、监控、报警等系统,专业类别很全,系统也十分复杂,现场有105个监控摄像头、33个网络球机;120个网络插座、57个网络AP;64个广播;12台电视;72个报警器。马建国亲自带领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线路敷设、设备安装、系统调试,最终用24小时完成任务。
安全管理组人员,采购管理组人员和后勤保障组人员各司其职,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过500多名建设者的共同奋战,92425米电线、4866米钢管及型材、2882米塑料管材、2520米桥架、1941米电缆、446台弱电及智能化设备、115631个辅材配件、241套灯具、223个阀门、39套排水井,比原计划提前三天完成施工。在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要共同庆祝的时候,却发现许多人都静静地在角落里睡着了……(姚娜 刘祥胜)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