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市传来消息,西安将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高陵区建设一座专门医院——西安市公共卫生中心,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接到指令,中建一局西北公司迅速行动起来,连夜进行各项前期对接。
17年前:一局出手,必然完美
17年前,类似的疫情,同样的命令,17年前,类似的疫情,同样的命令,中建一局人秉承先锋文化,7天建成北京“小汤山”医院,创造了一次建设奇迹。
2003年4月22日晚,中建一局党委接到北京市建委紧急部署的施工任务,承建小汤山医院74间共计5000平米病房、内外装修250米的连廊通道主热水管修建及部分隔离带的施工。
一局党委高度重视,紧急关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一局已承建抗击“非典”的北京胸外科医院扩建工程的情况下,迅速组建了指挥领导小组,连夜调集人财物等资源,选派建设发展公司、二公司、三公司、安装公司在内的多家子企业,投入2600人到小汤山医院施工会战中。
在工期紧、任务重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全体参建人员七天七夜建成小汤山医院。
由于一局施工位置处于现场的最里面,在施工后期很多设备和材料运送完全依靠人背肩扛,广大党员坚持践行建造精品的施工理念,优选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再次弘扬了中国建筑勇于担当、敢打硬仗、迎难而上的精神,为抗击“非典”贡献了一局力量。
最终,小汤山医院集中收治了680名确诊“非典”病人,约占全国“非典”患者总数的七分之一,1383名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
17年后:奋勇逆行,战之必胜
本次召唤,中建一局西北公司负责承建公共卫生中心医院项目护理单元及高压配电房物资供应等11940平方米项目建设任务。
对中建一局而言,可谓王者归来。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次星夜奔赴的驰援!
自接到任务起,一局西北人众志成城,披星戴月,连续十多个夜晚里办公室灯火通明,与时间赛跑,奋勇逆行,勇担央企脊梁。
作为承担总建筑面积近一半任务的中建一局,立即摸排劳动力、施工物资和机械设备。
在确认施工图纸及施工范围的当天,西北公司第一时间召集各部门进行图纸交底。技术、物资、商务、工程等部门同时展开各项细节工作,确保在施工高峰期和疫情高峰期劳动力充足。
2月1日,尚未开工,该公司近百名管理人员已经全部汇集高陵,超前谋划相关施工细节,并到位各种施工设备和材料,确保这场防疫攻坚战顺利打响!
与此同时,西北公司努力做好疫情关键期的职工和工友身体防护工作,克服资源供应难问题,多处采购筹集充足的口罩、消毒液、医用手套、额温枪等疫情防控设施,提前赴现场为职工和工友解决食宿问题,尽一切努力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截至2月2日晚,施工机械106台,渣土车120辆,钢筋200吨,模板1200平,混凝土1000m³,厢房300个,口罩1200个,消毒液284L,护目镜136副,喷雾器8个,红外测温仪6个……一切准备妥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关键时刻,还是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3日上午,随着党员先锋队授旗仪式的进行,中建一局相关领导及西北公司领导班子亲自带队现场指挥,党员先锋踊跃上阵,80 余名项目管理人员和近400 名工人开足马力,全身心投入到火热的项目建设中,现场机械轰鸣,一会一个变化,一个会一个样子……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未来8日,中建一局必将再一次以“必然完美”交给陕西人民一个创造建设奇迹的“西安小汤山”,也必将完美助力陕西打赢这场新冠肺炎阻击战。
本报记者 王何军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