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
走进任建益先生的“简一堂”,刹那间就会被一种清新脱俗、简约雅致的氛围感染。从字面上看,“简一”二字简洁明了,透露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意境。“堂”字则常用于指代书房,给人以庄重、高雅之感。
屈指算来,我与建益先生相识已有三十四个年头了。那是1991年1月28日下午,我正在商州市广播站伏案编排次日的广播新闻节目,突然接到市委办公室电话,要广播站立即派人到郑春荣副书记办公室开会。汇报局长后,安排我去。原来,腰市供销社北街分销店出了一位保卫国家财产勇斗歹徒的英雄屈安生。郑书记要求宣传部、广播站、供销联社各出一人组成写作班子报道屈安生的事迹。供销联社去参会的就是任建益。翌日,我们冒着严寒采访,整整跑了4天,终于写成了花脸稿。那时候,机关单位没有电脑打印机,街道上的一两家打印社,要价很高。建益先生自告奋勇说:“我的钢笔字拿出来不丢人,我给咱手写。”就这样,几千字的长篇通讯稿经建益先生誊写整齐后,分别送至仅有的几家新闻媒体。同年2月6日,我们的长篇通讯《正气歌——记商州市“财贸卫士”屈安生的事迹》同时刊播在《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商洛日报》整版和商州市广播站。从此,我和建益先生成了忘年之交。
也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建益先生在写毛笔字。数十年的书道侵淫,建益先生的书法已成自家面目。今年春节,我又认真拜读了一番《任建益书法作品集》,让人颇多收获和感悟,其书法作品不仅展现了深厚的传统功底,更融入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在真、草、隶、篆诸体中,先生皆有所涉猎,尤以行草见长。其楷书功底深厚,行草则端庄俊秀,苍劲有力,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从容不迫、大气磅礴的气质。
技艺与意境的完美融合。建益先生的书法技艺,无论是笔画的起承转合,还是结构的疏密布局,都展现出深厚的书法功底。然而,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作品中流露出的意境之美。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首无声的诗,让人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这种技艺与意境的完美融合,使得先生的书法不仅给人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洗礼。
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从建益先生的书法作品中,我读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现代诠释。他巧妙地将传统书法的精髓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古典韵味又不失时代感的作品。这种创新不仅让传统书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欣赏和理解传统文化的视角。
书法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建益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示,更是他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从其作品中,我仿佛感受到他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这种哲学思考使得其书法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有一年元宵节,北京一位朋友托我请建益先生写一副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我又一次走进了“简一堂”,坐在先生书案对面品茶,正对着博古架上那块镌刻着先生斋号“简一堂”的精致木雕,细细品读,也叫我生发几多感慨:从文化寓意上说,建益先生以“简一”为斋号,既是其名“建益”的谐音,又寄托了主人的志趣和追求,或许正是他追求简约、专注、纯粹艺术境界的体现。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艺术上,更渗透到他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世界中。“简一堂”亦彰显了建益先生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在简约中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和韵味。这种风格与“简一”二字所传达的简约而不简单的意境相呼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传达了先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从书法的角度看,“简一”二字在建益先生的笔下,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端庄俊秀、苍劲有力的风格在“简一”二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笔画之间既有力度又不失流畅,结构布局严谨而富有变化,整体给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美感。“一”字在书法中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专注、纯粹和唯一。建益先生选择“一”作为斋号的一部分,或许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专注和执着。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在笔墨之间,对书法倾尽其情,这种一心一意的精神境界,在他的“简一”书法中得到了完美体现。“简一”,还代表了先生简约的生活态度,以及一种坚韧不拔、执着向前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艺术上,更渗透到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中,成为先生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细读《任建益书法作品集》,对我个人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和启示。先生的书法技艺和人生哲学让我深深领悟到:艺术不仅仅是技艺的修炼,更是心灵的修行。他的作品提醒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我。先生的创新精神也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勇于尝试和探索,不断突破自己的局限。
这,就是我的忘年交——建益先生。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