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午休起来,像往常一样准备出门锻炼。窗户玻璃上噼哩啪啦的雨点声告诉我,雨还在下,而且比早上更大了。趴在窗前朝外看,院子里已积起了许多水潭,雨点在水潭中砸出密集而深陷的凹坑。略一思忖,撑开雨伞,毅然出门。
经过一家商店时,无意间一瞥,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叫老余,住在离我家不远的另一个小区。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虽无深交,但彼此认识。只见老余坐在商店屋檐下的一把椅子上,低着头,翘着腿,一副“熬”时光的样子。
早春三月,天气乍暖还寒,加上正下雨,老余为什么不待在温暖舒适的家里,却跑到街边的屋檐下忍受这凄风苦雨的侵蚀?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向老余走去。
问老余为什么雨天坐在这冷清清、凉冰冰的屋檐下,老余说“展脱”。
老余住在独生女儿家。每天,家里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只留下他孤零零一个人,空虚、寂寞、无聊。不愿待在家里,老余每天上街转悠打发时间。今天因为下雨,转悠不成,又没地方去,刚好这个商店外面有几把椅子,于是就到这里闲坐。
“不喜欢待在家里的,不止我一个。”老余说。在转悠的过程中,老余认识了几个“同病相怜”的老伙计。平时,大家相约同行,也是个伴儿。正说着,有人打电话问老余在哪儿,说他马上就过来。
忽然想起一些老人晚上坐在小区门卫室迟迟不愿回家的情景,便问老余:“老人晚上也不愿待在家里吗?”老余说,人老没瞌睡,睡不着,和娃娃又没什么话说,待在家里特别拘束。晚上,老余他们一直熬到眼皮发涩、实在困得不行了,这才回家。
正聊着,忽然觉得双腿像被什么捆住了一样憋胀,我知道这是身体在提醒我赶紧锻炼去。临走,我邀请老余一起散步,说散步对身体和心情好,能延年益寿。
“延年益寿干什么,早死早托生。”话音未落,突然有人插话。扭过头,是老万。老万是老余“同病相怜”的老伙计之一,两人形影不离。刚才只顾和老余说话,老万什么时候来的都不知道。
“你别听他胡说,这家伙说的是气话。”怕我下不来台,老余忙打圆场。“人老了,腿脚不中用了,脑子也不好使。雨天路滑,怕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尽量不走动。你赶紧去吧,别影响你锻炼。”老余说。
(二)
一个小时后,锻炼回来经过那家商店时,发现老余和老万还坐在那儿。觉得有些意犹未尽,还想和老余聊两句,便又走了过去。
问老余为什么还不回家,老余说还不到四点,离下午饭时间还早,再坐一会儿。问老余平时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老余说女儿女婿在单位吃,孙子在学校吃,他只管好自己就行了。想在家吃就动手做,不想做就在外面买。
“哎呀不好,我怎么把接孙子的事给忘了。”正聊着,老万忽然惊呼一声,边说边慌慌张张走了。走了没几步,又折了回来。问老万怎么了,老万说取快递。儿媳下午上班前安排他去商店旁边的寄存点取快递,刚才一急,差点给忘了。
“老万在家里是个受气包子。”看着老万匆匆远去的背影,老余小声说。
和老余情况相同的是,老万也是退休职工,老伴也去世了。和老余不同的是,老万是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老万儿媳脾气急躁,不体谅老人,加上老万的儿子是个软颡怕老婆,再加上老万是个丢三落四的马大哈,于是常被儿媳当贼一样训。老万在家如坐监牢,一天到头躲在外面不愿回去。
听了老余的话,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有一次,老万小声打电话问孙子:“你妈在家不在?”孙子说:“在。”老万说:“那我就不回来了。”过了一会儿,老万手机响了,话筒里传来孙子的声音:“我妈出门了。”“好,等一会儿我就回来了。”老万偷声缓气地说。老万打电话时,我就站在旁边,把这一切听得清清楚楚。
过了一会儿,一个三四十岁的妇女过来了,边走边和附近的人打招呼,唯独经过老万身边时,昂首挺胸,目不斜视,好像没有老万这个人似的。“看看,看看,在人家眼里,我都不如个旁人。”妇女刚一走远,老万就忍不住小声咕哝。
“其实,老万每天不少干活。一大早给儿媳和孙子买早点、送孙子上学,然后给家里买菜、接孙子……就这,还不落好,活得像个孙子。对于老万来说,日子过得很窝火很憋屈,没一点意思,似乎就是在等死。说‘早死早托生’虽然有些偏激,但也是实话。”老余说。
“如果老伴在,就有自己的家,就不用跟儿女搅和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好日子。”老余说他现在很羡慕那些有老伴的人。
对于老余他们的现状,我除了安慰就是建议,其他再也做不了什么。我说:“老余,退休了,再也不用担心迟到早退,不用担心完不成工作任务……难得无事一身轻。这是最自由的时光,也是人生中最后的时光,特别珍贵。”
“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选自己喜欢、以前想干但没时间干的事情,哪怕唱自乐班、听戏、跳舞、钓鱼都行,就是不能浪费。余年不多,转瞬即逝,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快乐。”听了我的话,老余点了点头。
(三)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出门锻炼。正走着,忽然看到老余迎面走来。问老余干什么去了,老余说:“到文体公园打乒乓球去了。”打完乒乓球,老于坐城区免费公交回来,刚从前面的公交站下车。
又过了几天,下午,走到一个广场附近,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循声看去,只见老余他们几个正聚在一处树荫下唱歌。歌声虽然有些走调,但是听得出来,心情是欢畅的。
再过了几天,刚出小区门口,就碰上了迎面而来的老余。问他干什么去?老余说他们几个准备出去旅游,去旅行社咨询一下。问老万去不去,老余说去。
再后来,老余老万他们开始发抖音了,唱歌、吃饭、旅游……什么都发,发得不亦乐乎。
有一次,正在散步,忽然听到有人叫我,扭过头,是老余。老余高兴地说,老万儿媳最近对老万明显和气了。
老万儿媳的变化源于那次旅游。老万出去旅游后,一连五六天,家里早点没人买了、孙子没人接送了、菜没人买了……乱成了一锅粥。偏妙的是,这时刚好赶上收物业费时间。以前,家里的物业费有老万兜着,老万不在,儿媳只好自掏腰包。一下子掏了小一千,掏得儿媳很心疼。“如果再加上电费、取暖费、买菜和门户差事等,公公一年要垫支两三万元。”儿媳这才知道了老万的重要性。
有一次,儿媳对老万儿子说:“看来家里还离不开佬家。”儿子笑着说:“一个不要工资,免费使唤,无私奉献,忠诚老实的‘佬家’,谁家都离不开。”“我差点都忘了咱爸是有工资的退休职工。”儿媳不好意思地说。
老万旅游回来后,儿媳像换了个人似的,对老万好了许多。刚开始老万还有些纳闷,听孙子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这才恍然大悟。如今,老万气也顺了,心情也好了,日子也有意思了。
问老余生活有变化吗,老余说肯定有,多多少少都有。
(四)
又是一个下雨天,又经过那家商店。扭头望去,屋檐下,几把椅子空荡荡的摆在那儿,再也不见了老余他们的身影。(秦永毅)
责任编辑:胡睿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