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1988年参加工作,1991年加入党组织,岁月匆匆,转眼之间已满30年,加入党组织,是我不悔的选择,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给了我幸福的人生。
我出生于一个边远小镇,小学、初中都在这里度过,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全县英语老师欠缺,我所在的八年制学校因为没有英语老师而少开了一门课,后来考进县城上了高中,因英语成绩落后,1988年高考,我名落孙山。那时的我,苦闷、彷徨,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出路在哪里,茫然不知所措。然而,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几个月后,事情有了转机,我收到了一条来自学生家长的消息,全省要在高中毕业生中招收一批合同制干部,我所在的宁陕县也分配到了12个名额,符合条件的高中毕业学生都可以报考。得知这一消息,我约了几个同学,到所在乡镇开了介绍信,就赶往县人事局报了名,幸运的是,经过一个多月的复习准备,最终我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后被分往乡镇任团干。在这里,开启了我的工作第一站。在老同志的带领下,我逐步了解了党组织。两年后,我郑重地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党组织考察培养,我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现在,看到很多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都为找工作犯愁,不禁想起自己一个高中毕业生能以一个合同制干部的身份参加工作,后又招录为国家公务员而感到庆幸,这一切,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感谢党,给了我上大学的机会。工作后,好长一段时间,为自己没能考上大学而沮丧,在当时的年代,大学生已经相当普遍。说来也巧,1992年夏天的一个午后,团县委书记给我打来了电话,问我想不想报考陕西青年干部学院,也就是陕西省团校,说省团校面向全省各市县的全体共青团干部招收学员,具有高中学历的共青团干部经团县委推荐均可报名,考虑到我表现好,工作有成绩,符合推荐条件,全县只分到了一个报考名额,如果考上了可以带资脱产学习,学制两年,毕业后颁发大专文凭。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上大学一直是我的夙愿,我连忙答应并对组织的关怀表示感谢。工作之余,又是一段时间紧张的复习之后,我按通知要求到省团校参加了选拔考试,半个月后,好消息传来,全省1000多名考生中,我以第17名的成绩被省团校九二级经济管理班录取。从此,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大学生涯,美丽的校园,优美的环境,紧张的学习,日子过的平静而充实。在这里,我增长了阅历,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爱情。这一切,也多亏了党的好政策。
感谢党,给了我幸福的生活。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党和国家在变化,我们每个人也在变化,我自己也是如此。从陕西青年干部学院毕业后,20多岁的我,又回到乡镇做了一名公务员,从团干、文书,到副乡长、副镇长、党委副书记,再调到县直部门先后在县委组织部,纪检委,机关工委,财政局,审计局等多个部门做党务工作,现为享受副处职级待遇的正科级党组书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回顾党的历史,在党的怀抱里,一路走来,我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和苦闷,心中也曾经有过不平和郁闷,但每当身处逆境、心里委屈的时候,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张富清等光辉形象便浮现在我的眼前,和他们的经历和遭遇比起来,我吃这点苦,受的这点累、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些优秀共产党员高尚的人格魅力,不屈的奋斗精神,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无一不是我学习的榜样。
幸福是什么?幸福应该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满足,是一种内心的充实和快乐的体验,这种充实和快乐,源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源于在现实生活中的拼搏和奋斗。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我深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的征程还很遥远,任务还很艰巨,辉煌的历史还要靠无数的共产党人共同来创造,党史中一系列先锋模范人物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力;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奋斗精神;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永远值得我学习。(作者单位:宁陕县审计局)
责任编辑:宁黛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