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重温入党申请征文 | 奋力前行中的董家河煤矿
2021-05-28 16:13:46来源:陕工网
分享到:
  字体:【


□闵娟丽

  1994年8月,我们作为最后一批享受国家分配政策的学生来到了董家河煤矿,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便和矿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近三十年来的经历,使我目睹了董家河煤矿发展的艰辛曲折和光辉历程,由计划经济的平稳运行到市场经济的资产重组,再到今天的创新发展历程,不由使人感慨万千!

  刚分来的时候,一个月工资全加起来也就120元左右,要是买件差不多的衣服或者回趟百公里外的老家,剩下的也就仅够生活费了。但那时矿区的食堂相对红火,品种较多还不算贵,包子记得是1元3个,面食1份2元不等、羊肉泡馍好像也才2.5元……

  1997年,煤炭市场持续低迷,当时全矿职工近3000人,而年产量却又不到60万吨,煤还不好卖,也卖不上价,工人工资无法保证,大批的职工开始轮岗、下岗,或者买断工龄另谋生路。那时,我下岗了,好在下岗职工每人每月有180元的生活补助,能够维持生活。

  2002年10月我又重回煤矿上班,在机电车间做技术员。每次工作面安装前,大型设备都要在车间组装并试运行,这使我有幸亲历了矿井生产设备由最初的普采到现在的综采、综掘及智能快掘设备换代,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矿井的产能从最初设计的年产45万吨到62万吨,到现在年产120万吨,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人力却不到过去矿井人数最多时的一半,工资收入却是当初的20倍还不止。

  今天的董家河煤矿,放眼望去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新矿。井下物料码放整齐,巷道干净整洁,有明亮的LED灯,到处是安全理念的牌板。掘锚一体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掘进进尺,更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条条巷道的监测监控,实时传递的信息自动化更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安全屏障。自动化喷雾洒水装置的实施,防尘口罩的普及应用,大大降低了职业病的发生,使井下职工的身体健康有了新保障。

  矿区地面高耸的主井皮带机房、储煤仓、全封闭的大小煤场、装修一新的办公大楼、员工餐厅、文化长廊已成为董家河煤矿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去年改造后的澡堂,管路、设施、更衣箱全部换新,员工的工作服在洗衣房变得干燥又舒适、井口爱心服务站的协管员免费为井下员工缝补工作服、钉纽扣。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新建的停车场、篮球场、羽毛球场已进入绿化美化阶段,不久也将投入使用。

  董家河煤矿如今已经是遍地花草,鸟语花香。以前到处可见的低矮棚户小房、土窑洞早已随着绿色矿山的创建不复存在。员工家属10年前就陆续搬进了位于县城的棚户区改造工程的阳光小区、西河小区等,住上了宽敞、明亮、舒适的单元楼。公司还为没有私家车的员工配备了带有空调、电视的豪华大轿子车,接送员工上下班。和谐安全的工作条件和幸福美好的工作环境,使我更加庆幸自己能在越来越好的董矿工作和生活。回首过去,曾经的一幕幕就在眼前,展望未来,心中充满更多的期盼。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要由衷地说:矿山巨变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煤矿职工的安全;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煤矿职工的体面工作;没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煤矿职工的幸福生活。最后让我们共同唱起那首心中的歌:党啊,亲爱的妈妈……(作者单位:陕西陕煤澄合矿业董矿分公司)




责任编辑:宁黛艳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