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虎子
年还是年,可如今的况味变了,年成了一个假期。
过去的年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如今也是。过去的年是美食汇,如今也是。过去的年是亲友走动互访,如今仍是。只是时代变了已不在乎美食,亲友来往仍沿袭往日的模式,改变的是人的内心。讲不清为何道理,人的内心添了许多的孤独和烦恼。也许是市场经济的时代里,当一门心思奔小康时却发觉吃肉都不香了,亲友见面了除了几句寒暄却没话再叙,于是人们感叹年味淡了。
如今的年味似乎变了,压岁钱也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其实细想这淡了的年味,原因还是平常往来沟通的少,且又长期生活在另一个圈子里,过年则忽然跑进了一个老圈子,是圈与圈的陌生。尽管这老圈子是由亲戚、同学、朋友组成,因久未来往也有些生疏,更何况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内容,于是便有了无话再谈,话不投机的尴尬。
应该说年是挺重要的,乡规俗约年关亲友必须走动拜年,正是这一规则让人们又自觉不自觉的联络起来。再陌生还有亲情在,再味淡还有礼数在。过年的时候,会收到五花八门的祝福短信,有的看了半天还不知是谁发的。我想几句隔空的短语问候,远不如坐在一张桌子上把酒言欢的亲切。
年关是个里程碑,是个时光的分水岭。有些事年前要搞完,有些事年后在商议。年关是人们静下心来,回味、总结、检阅、展望、规划、筹备,张驰有度体现在这年关里
如今的年味淡了,这也与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相关,平日里吃用就好,已不再看重年夜饭的丰盛了,年夜饭成了团圆的代名词。空气污染严重,人们自觉的不放炮或少放炮,于是年关里炮声稀了。朋友间改了串门的习惯,约个饭馆聚谈见面,少了彼此的忙碌,于是家里来人少了。更多的人在年假里去了外地外国过年,视野开阔了。就是老家农村,也是在外打工的人奔回来过个年又忙着外出了,不到正月十五又恢复了先前的空寂。人们更加的务实和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位,年味不再似往昔那种模式了,说是淡了也可说是浓了也可。
我以为淡或者不淡,年关就在那里。重要的是年成了一个团圆的名词,这也够了。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