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I王全峰,1957年5月生,陕西富平 县梅家坪镇人,县人大退休干部,曾任陕西省农 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 究会理事、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促进会常 务理事。受聘富平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富平县 建材家居商会名誉会长。曾在中省市刊物发表文 章近百篇,编著《娉变中的思考》、出版《一名 乡党委书记的工作感悟》(西北大学出版社) 等。
多少年来,身临酒场已不计其数,或接待应 酬,或婚礼庆典,或过节访亲,或朋友聚会,无 论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还是工作需要,逢场 作戏,隔三差五,总会有之。而本人并无酒量, 又因工作岗位缘故,怕喝酒耽误正事,只是做做 样子而已,很少多喝。久而久之,不会喝酒便人 所共知。如今退休在家,闲暇多了,顾忌少了, 身心清爽,悠闲自得,偶有朋友相聚,喝点小 酒,叙叙旧情,也觉得十分惬意。今年伊始,因 疫情肆虐,设卡封路,数月宅家,朋友之间便少 有往来。前些日子,老同学相聚,难得放松一 次,大家兴高采烈,心情舒畅,把酒临风,喜气 洋洋,不知不觉中就有人喝高了,有的面红耳 赤,有的语无伦次,有的踉踉跄跄,东倒西歪, 有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瘫卧不醒,烂醉 如泥。如此情景,令人扫兴和尴尬,担心会否生 出意外。事后想起来有点后怕,同时也深感:年 龄不同了,酒量不行了,身体有差异,饮酒须节 制。
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明历史 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个 角落。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东西南北,人 无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千年不衰。而酒乃是一 个变化多端的精灵,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奴热似 火,冷若冰霜;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柔软 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可敬可泣,该赞该戮;它 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忘却烦忧,自由翱 翔;也能叫人原形毕露,口吐真言,肆无忌惮, 沉沦深渊。
古人对饮酒养生早有认识。《诗经•豳风》"为 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児觥,万事无疆"。杜 甫《饮中八仙歌》之"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 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 仙。”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画 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 狗肉与美酒款待,在其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 愿。郑板桥也知求画者的把戏,但他难忍美酒狗 肉的诱惑,后来写诗自嘲:"看月不妨人去尽, 对月只恨酒来迟。笑他縑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 醉时。”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 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 忧,唯有杜康。"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 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 战几人回。"抒发了征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和激 昂。这些都是赞美酒的奇效与神力。酒也留下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如项羽的鸿门宴,曹 操的煮酒论英雄,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等等,这 些故事有的给人以启迪,有的让人以沉思..…
喝酒是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 种心境,适量喝酒,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 给人以力的鼓舞,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营造 气氛,增进情谊本无可厚非。然而,小喝怡情, 大喝伤身,关键是要因人而异,量力而为,适可 而止。喝与不喝,喝红喝白,喝多喝少,大杯小 杯,理应自便,不可强求。嗜酒如命,毫无节 制,敬之过激,饮之过度,实属一种愚腐和悲 哀。请看《抱朴子》中的《酒诫》之:"夫酒醴之 近味,生病之毒物。无豪锋之细益,有丘山之巨 损。君子以之败德,小人以之速罪。耽之惑之, 眇不及祸。""醴”就是甜酒。意思是说,酒和醴的 味道接近,它们都是致病的毒药,对人有像山丘 一样大的害处。君子因为它而败坏了德行,小人 因为它而招来罪过。沉迷于酒醴之中的人,很少 有不惹祸上身的。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活跃 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饮酒之风也日益盛 行,愈演愈烈。凡宴必上酒,无酒不成席,遇事 先喝酒,开席先举杯,其中也包涵了一种浓浓的 仪式色彩,无论是坐位安排还是敬酒顺序都有一 定的规则。首先,开席前三杯,是必须履行的共 同职责,一股灼热,觥牙咧嘴,没有酒量的已是 目光游移,面红耳热。紧接着是主人逐人敬酒, 少则一杯,动辄三杯。客人回敬又是人人过关, 面面俱到,此番下来更是眼花头胀,稀里糊涂。 等热菜上来,不得动簪,先喝什么“鸡头 酒”,“鱼尾酒”,对着谁谁喝,不得推委。还有 各种理由的单独敬酒,花言巧语,情真意切,言 之凿凿,盛情难却,大有不喝此杯下不了台,对 不住人的感觉,即使手里捧的是毒药丹顶红也得 义无反顾的咽下。最后是轮流打关,划拳揺骰 子,大压小,老虎杠,少则三杯,一般六杯,如 此轮番轰炸,一圈过去有人已是神魂颠倒,不知 南北。低头不语者有之,枕桌而眠者有之,实在 忍耐不住便现场直播(吐了)者也有之。如此发 飕,狂喝豪饮,必然产生不良后果,轻则天旋地 转,胡言乱语,神态异常,丧德失体。重则行为 无忌,滋事生非,伤人越祸,一命归西。多年 来,因酒伤亡的事件数不胜数,陪酒者吃官司赔 钱也时有所闻,尤其是酒后驾驶,车毁人亡的传 闻不绝于耳。一位司机酒后驾驶,发生事故,被 交警拦下,当场測试,浓度超标,当交警扣车 时,他还振振有词:•交通法规我知道,喝车不开 酒,开酒不喝车!.让人大跌眼镜,啼笑皆非。平 日里,有关醉酒的悲剧不时上演,屡见不鲜,血 的教训比比皆是,历历在目。据有关部门统计, 中国每年酒的消量接近两个西湖,而每年也大约 有70万人因酒丧命,比在大江大海中淹死的多 得多。因而敬畏之心,愈来愈重,每逢有酒局, 让人思量再三,犹豫不决。不去吧,友情难拒; 去吧,心理恐惧;不喝,觉得失礼,喝了,伤害 身体。有人说,坚持把好第一道大关,一概婉言 拒绝,也感到不太合适,常常处于两难之中。每 当走进酒店,看到笑容可掬的主人,在深切感激 之余,总要胆颤心惊。
保持一个良好的酒风是避免酒后乱性的关 键。何谓“酒风”?即喝酒时的现场表现和酒后的 行为举止,也就是喝酒的作风和态度。"酒风"好 的人,讲规矩、懂礼貌、有理智、守法纪,收放 自如,把握得当。除了自我节制外,在给别人敬 酒时,只要礼到为止,适量即可,对因种种原因 不能喝酒者,予以谅解,绝不强人所难。达到以 酒助兴,活跃气氛,加深友谊,皆大欢喜的目 的。而“酒风”不正主要有几种类型。一是嗜酒贪 杯。有的人见酒生兴,以酒为乐,好酒成瘾,纵 酒无度,美其名曰:“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 走"、"有人敬之,须当领之",来者不拒,一醉方 休。有的借酒浇愁,以酒解醒,喝闷酒,愁更 愁。二是求人心切。或讨好上司,争取支持;或 把结领导,提职关照;或求人办事,表心答谢。 往往以酒开路,联络感情,毕恭毕敬,以示诚 心。什么"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我给领导敬杯 酒,领导不喝我不走"。以酒为标准"只喝饮料, 领导不要,一半就跑,提拔还早"、"要让领导喝 好,自己先要喝倒"等等,不一而足。某县长为 争取专项资金,跑部进京,设席请客,酒过三 巡,处长来劲,口出狂言,一杯十万,县长顿觉 机会来临,舍命陪君子,"晚当一碰,先喝为 敬,一滴不剩,表示尊重。"二十多杯下肚,眼 花缭乱,吐字不清,虽已迷迷糊糊,二百万有 望,也觉心安理得。三是硬性劝酒。习惯于主动 挑战,频繁出击,酒词连珠,滔滔不绝。什 么:"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感情 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菰;感情厚,喝不 够;感情薄,喝不着;感情铁,喝出血。"完全 不顾对方身体状况,酒量大小,有无特殊原因, 一味野蛮敬酒,纠缠不休,强劝硬灌、咄咄逼 人,使其醉倒而后快,往往容易出事,乐极生 悲。四是争胜斗强。酒场上乐于猜拳行令,吆五 喝六,一比高低,永不服输。什么"东风吹,战 鼓擂,今天喝酒谁怕谁?"没醉的人总说多了,醉 了的人总说没醉,落的是两败俱伤,同归于醉。 凡此种种,使酒风变成了 "酒疯",进而乱象丛 生,丑态百出,在昏昏噩噩中什么人格,什么身 份,什么名节,什么伦理都荡然无存。以至酗酒 滋事,危害社会,触犯法律,靈铛入狱,最后悔 之莫及,抱恨终生。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铁腕治腐,狠刹吃喝歪 风,出台了许多关于公款消费的铁律和红白宴席 的规定,各级制定了峻厉的限酒令,陪酒担责、 酒驾重罚、醉驾入刑之严苛更是前所未有,使大 吃大喝,狂歌暴饮的现象得以有效遏止。然而, 要做到文明聚餐,根除酒场陋习,最终还要靠自 我约束,理性对待,奉劝酒亲酒友,多些理智, 少些冲动,多些宽容,少些粗鲁,多些文明,少 些庸俗,不要给纯洁的友情带来扫兴。实际上,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场酒局值得你去拼命。只要感 情有,喝啥都是酒,人生须谨慎,清淡结长久。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