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一只小怪兽,他是寒冬里孤独感慢慢聚积而成的一个怪物。每到冬天最冷的时候,他就会特别生气,从山上冲下来,去吓唬那些落单的人,抓住那些孤独的人,把他们吞掉……”
“妈妈,要怎么样才能打败年这个怪兽呀?”我笑着看着孩子纯真的眼睛“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我们要团聚呀!”让团聚的热闹赶走孤独的氛围,以团圆的仪式感唤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可能是中国古人的对于过年这件事情的初衷吧!
小时候,常常期盼过年,盼着走亲访友吃不同的美味,盼着穿新衣服,盼着打灯笼,盼着放烟花,盼着压岁钱,不管多少都够我欢欣好一阵子。渐渐地,我长大了,小康社会的步伐让家家都有钱了,寻常日子也变得和过年一样,各种好吃的,想吃什么随时吃,新衣服也是寻常时候想穿就能穿,过年之于我们似乎只成了一个节日的代名词,只就是一个隆重的放假,再没有了小时候的期盼。
眼看这个“年”就要过完了,“年”对我们来说,是记忆?是期盼?啥是年?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网络上刷屏的短片《啥是佩奇》,正如短片中的老人,当他询问儿子是否回家过年时,儿子回答“不回去了”的那种落寞让我们心疼,做好的饺子无人分享,电视上播的回家过年的新闻他也不想去看,再也没有过节的喜悦。唯一的执念就是佩奇,也是父亲对孩子回家过年的期盼,对孙子的想念……让你不得不回忆起,曾经有人那么用心,那么执着地疼爱着你,这是中国人的情,扎心的情。
高速发展的社会让我们与亲人的关系越来越远,思想观念的差异让我们与老人之间产生隔阂,过年催婚、老旧观念等使许多人不想去与父母沟通,但爱是不变的,父母对我们的爱依旧在。啥是佩奇,是在背后偷偷爱着你的人,为你默默奉献的人,啥是佩奇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拥抱亲情。
当在外的游子踏进家门的那一瞬间,笑容出现在那些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脸上时,年便充满了幸福的味道;当离别的日子临近,妈妈想要把整个家装进游子的行囊时,年便充满了不舍的味道。车站里,人们提的是家人的礼物,更是乡愁,是挂念;临上车,宝贝还想和爷爷奶奶顶个猫,那洋溢在老人孩子脸上的幸福笑容才是最温暖的味道。爱的相互回馈是最真的,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是为了来年更温暖的团圆,团圆了就是年。
□秦源招标公司 武月
责任编辑:胡睿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