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家乡的年味
2017-02-06 09:31:33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家乡的年味,经常在梦中萦绕。
对乡亲们来说,年是十分重要的,是一年之中的头等大事。特别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年便是福祉,是良宵,是美馔。
进入腊月,天天就盼着年,天天满心期待地张望着,喜腾腾地准备着,迎接那个一年到头盼的吉祥日子。腊八一过,年便真的就要来了。俗话说:“吃了腊八饭,赶快把年办。”腊月中的三个集市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比平日要丰富很多,人流也稠了许多。一般情况下,第一个集是试探性的。大家走上街头东瞧瞧,西看看,回到家里仔细谋划,为下一次集会做准备;第二个集就很重要了。街上车水马龙,水泄不通。该卖的,该买的,都会一一解决;第三个集已经到了年底,人心惶惶,一般上午还有人,下午集就散了,因此叫“跑跑集”。这个时候,大多数人把该买的东西都买全了,前来置办的都是些零碎。也有因为没有钱而拖到那天的,只好匆匆地买上一些,赶快回去。其实要买的东西除了年画、红纸、白酒、粉条外,粮食蔬菜是自己种的,油是自己榨的,鸡呀猪呀是自己养的,花不了多少钱。完全不像现在,要买的东西那么丰富。因为白面有限,且要支撑整个正月,所以必须搭配一些杂粮才能过关。这些杂粮主要是玉米和糜子,粗粮细作,工序繁复。整个腊月,男孩主要任务是拾干柴,妇女的主要任务除了剪窗花、薰画(碗柜上贴)以外,压米、摊黄馍、蒸软馍、做豆腐占去了大部分时间。腊月二十三请灶公爷回来,有猪的杀猪,没猪的帮忙。打扫后厨,张贴年画,还要用竹条扎上两只红灯笼,挂在大门上。整个腊月热气腾腾,弥漫着一股厚厚的年味。
大年三十终于来了,家家户户已忙得差不多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换上了新衣服,呼啦啦地在村里乱跑。女人们贴好窗花,开始准备初一的饺子馅;男人把院子彻底清扫一遍后,贴上了新春的对联。这个时候,远处的鞭炮已经响了起来,新年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三十晚上大家一般都不睡觉的,我们叫“熬年”。那时候没有电视,熬年的主要方式便是打扑克。四人一组,打升级,打到天亮还分不出胜负……初一的主要任务是拜年,所有晚辈给长辈拜。拜年是男人的事,进了屋,说一声:爷爷奶奶或叔叔婶婶年过得好!便开始在灶王爷前作揖,作完揖跪下磕头。长辈坐在炕上热情地招呼着,成年人给散烟,孩子给发糖。拜年的人相互遇面,都会问一声:“新年好!”这一天,哪怕再有难过的事,也要有喜气洋洋的样子。即使常年卧床的老人也会被扶起来,脸上浮着浅浅的笑。
拜完年便可以自由活动了。对于忙碌了一整年的农人来说,日子突然闲散起来,多少有些不适应。于是便有人抬出了锣鼓家具,咚咚锵锵地敲了起来。人们便会蜂拥而出,巷道上一时都是人,三三两两地扭了起来,大家就跟着一起扭动,组成了一支秧歌队。
秧歌很快便成型了。打头的,唱曲的,敲锣的,打鼓的。秧歌成型后先是在本村上演,在空地上打个官场,好好地扭一场,队上给大家发五斤水果糖、一条纸烟,另外还会有十元钱。这些东西扭完秧歌后根据出工的情况来分配,因此参与的人都很积极。秧歌打完官场便开始在寨子里送,每家每户都要去。被送的人家事先接到一个帖子,然后秧歌载歌载舞就来了。秧歌每到一户,大家都会跟进去看热闹。
吃了糖果的姑娘后生们腿上更有劲了,一阵锣鼓声后,裙飞扇舞,扭得虎虎生风。几十个年过去了,我己成了天涯游子,可村子里秧歌的曲子和锣鼓声,每到过年,总会在心头热热闹闹的喧响,于是心里便热乎乎的,年的幸福便在心头旺腾腾的滋生蔓延……
□高鸿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