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匠﹄与﹃技﹄的光荣
2014-04-30 23:02:31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发布日期:2014年05月01日
  ○马涌
  先说一件小事。前几天家里的自来水龙头出了毛病,水流特别小,便给熟识的水管工师傅打电话,不多时师傅带着工具上门,凑近水龙头,使一柄扳手左敲敲右弄弄,然后告诉我:好了,你试试。我一扭开,水流哗哗作响,恢复了正常的流量——此时距离师傅进门不到一分钟。我问师傅多少钱?师傅略一思忖说二十。我照价付款,双方客气道别。
  稍后我遇到朋友,聊天时随口将这件琐事说与他听,他惊呼:一分钟就赚二十块的没本买卖!你被宰了!我嘿嘿一笑,并不以为然。
  敲敲打打一分钟赚二十块,多乎哉?我倒是觉得“不多也”。现在这个时代大家习惯了歌星露个脸就
  是十万百万的出场费,习惯了影星百万千万的片酬,对于为自己解燃眉之急的人,却舍不得付给一顿饭钱,拿人家的“出场时间”斤斤计较,这种情况虽怪,可也见怪不怪了。
  说到底,现在的社会,有时缺乏对劳动者和他们持有的“手艺”的尊重。这种情形,从词语称呼上,或能窥见一二。
  有手艺的劳动者,古语谓之“匠”。我们今天讲“文坛巨匠”,讲“匠心独运”,似乎“匠”成了一个高贵典雅的文绉绉词汇,其实“匠”的本义也就是“手艺人”,所谓“三个臭皮匠”是也,不仅不文绉绉,今天看来还颇有些市侩气,但在古时却是一个好词,不然文人们也不会抢着拿来戴在自己头上。然而今天看惯了电视上的种种“巨匠”,转身出门来到零工市场,看见一双双灵巧的手举着“木匠”“瓦匠”的破牌子在路边任人挑选,总觉得有些唏嘘。
  劳动者的手艺,我们习惯称之为“技”。从词源上看,“技”在过去也是一个高端词汇:有“技”而能解决问题,便被称为“技能”;不仅解决问题而且又快又好,有巧思存焉则称为“技巧”;更进一步形成了理论体系,便足以称为“技术”;最后上升到艺术
  与美的高度,则以“技艺”一词赞之。然而到了今天,说起“技工”“技师”“技校”,似乎也有一些不那么“高大上”的感觉了,这无关个人好恶,确是
  社会风气使然。
  我见过熟练的出租车司机,精通这座城市所有的隐秘近路,在交通大拥堵时一骑绝尘;我见过娴熟的搬家工,四五件双手合抱不住的大行李经他巧妙归置,一趟就能搬上六层楼;我见过手艺老到的裁缝,经她缝补的衣服让我根本找不到原来是哪里坏了;还有那位水管工师傅,其实是水暖电工瓦匠开锁家电修理样样精通,用流行的说法就是“家政服务一站式解决”,让人不得不赞叹于他的博学——没错,这当然是博学。然而面对这些出没于市井之中的劳动者,人们却往往对他们缺乏“匠”与“技”的尊重,以为只不过是替自己代行粗鄙工作的劳工。对于这样的想法,最好的答复就是让他们尝试去亲手完成这些“粗鄙工作”,待到手忙脚乱焦头烂额时,才明白这看似简单的劳动,一招一式却凝结着绝不廉价于任何行当的智慧和汗水。
  这是一个现实的时代,曾几何时,“我的理想是长大成为一名卡车司机”可作为教科书例句,如今这样的句子只能尘封在遥远的童年记忆里。“劳动的报酬被分为三六九等”是社会的现状,高收入者纵以“某某行业民工”自嘲,流露出的却是对真正民工无法掩饰的优越感。但我想,无论如何,对于“匠”与“技”的尊重都不应该被遗忘,这是对人类无差别的劳动与智慧的尊重。它让每一位身负“技”的“匠”,都可以平等地挺起胸膛,充满自信,充满尊严,充满光荣。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