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学 商州美食记
2013-07-01 00:58:47来源:
分享到:
  字体:【
 文/田家声
    豆儿糊汤美食人人都喜食,但不见得人人都能做得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孕育一方美食。商州美食多得数不清,洋芋糍粑、蛤蟆谷朵儿、腊肉炒芋饼、商芝肉、豆芡、油茶、红薯油糕、榆钱麦饭……然而最家常和永远吃不厌的还要数豆儿糊汤。
    做豆儿糊汤玉米糁子是主料,最好是深山里产的莫十七。在商洛以洛南所产为最佳,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洛南气候温差大,莫十七生长期长,那玉米所碾的糁子做的糊汤更粘更香。要不在商州城饮食市场凡打“洛南糊汤”招牌的摊点前顾客络绎不绝,生意都红红火火。豆子是红小豆或四季豆。白水烧开,煮了豆子,文火慢煎,煎一滚即向锅内添半瓢凉水,再煎再添,直到那豆儿半熟了,即乡间人说的“杏仁子”了,便开始下玉米糁。边下边搅,依水的多少,不要下得太多,也不要下得太少,呈半糊状即成。碱面是必放的,也要放得合适,多则吃着发燥,少则糊汤吃着发涩,不香荃。常言“糊汤要好,七十二搅”,做豆儿糊汤搅工很重要,右手持擀面杖顺一个方向快搅,越搅越稠,越搅越粘,直搅得胳膊发麻,浑身淌汗,那豆儿和玉米糁不弃不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颜色黄中带红,用勺舀起吊粘片方可。
    豆儿糊汤就酸菜是商州人传统的吃法,而那酸菜最好是用野小蒜搭油炒了,吃起味道更佳。若是炒一碗腊肉与那豆儿糊汤一起吃了,就好比一个人穿了一身西装而脚下穿一双草鞋,不般配。腊肉就糊汤,那腊肉的油腻味儿和家常的粘香豆儿糊汤似乎格格不入,咀嚼不出乡野美食的味儿来了,也是这个道理。
    豆儿糊汤养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商州秦王山有一七旬老妪,进山砍樵,竟然赤手空拳打死一只金钱巨豹。消息传出,有省城记者闻讯赶来采访,问:“平素喜食何物?”答曰:“豆儿糊汤!”那记者回到省城,立时写了篇“商州糊汤壮筋骨,七旬老妪擒猛豹”的报道。见报后,一时传为美谈。
    余上边说的是稠豆儿糊汤,还有一种稀豆儿糊汤。做法相同,只是下的玉米糁量要少。锅里咕咕嘟嘟煎熟了,揭开锅用勺搅了,那豆儿和糁子却是互不粘连,同样黄中带红,那颜色首先给人一种视觉美,不吃都感觉香。盛在碗里可不用筷子,嘴搭
    碗沿呼噜噜喝,那呼噜声仿佛天公打雷。不过喝稀豆儿糊汤是要吃馍的。常见吃者手里捏了块蒸馍或烙馍,一口糊汤一口馍有滋有味地吃着、喝着,那态势犹如神仙般滋润、自在。当然吃时同样要佐以酸菜或其他小菜,没菜就寡味了。
    好想吃一碗粘甜香荃的豆儿糊汤啊!
    商州大烩菜烩菜前冠以商州,首先有了地域性,说明它是惟商州的,不属于别的地方,而且是大烩菜,非小排档,牛皮烘烘,气势夺人。
    商州城里有好几家打“商州大烩菜”招牌的餐馆,生意都红红火火,说明此菜颇受食客欢迎。我是吃过大烩菜的,是在州城路一家名曰“烩菜王”的餐馆,吃者是一帮文朋诗友。大烩菜唯一特点,简单。不摆七碟子八碗,多种菜肴一锅倾,味浓香烂煎火。一勺色泽红润的红烧肉匀匀地苫在盆中盛着的其他菜肴之上,那肉烘烂味醇,肥而不腻,十分显眼,犹如一本戏中的主角,而遮盖在下边的油炸豆腐、豆角、粉条、红白萝卜、白菜等为配角中的生旦净丑,也各有千秋。十数八人围了一桌,视各人嗜好和口味举箸拣之,挟之,红嘴白牙津津有味地吃之,热热闹闹地谝之,一时间便把那人世间的苦痛哀愁遗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吾认为把此菜叫“忘忧菜”倒也合适。大烩菜跟火锅可以比肩,但它没了川味的麻辣,最适合北方食客的口味。
    大烩菜吃的是一个煎火,尤其是在大雪纷飞的冬日,邀了七朋八友或近亲远戚,不吃大餐,专点大烩菜,感受其地方风味,吃它个热火朝天,从而促使友情更深,亲情更浓,可谓人间美事一桩也!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