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为中医药文化注入“时代流量”
2025-11-26 10:16:3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田晓航

  近期,中医药文化频频“出圈”:系列短视频《古典医籍里看中国》刚一上线便迅速登上多个视频平台热榜,全新视角引发不少网友对中医药的兴趣;刚刚闭幕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陆氏针灸疗法、海派膏方、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等中医药非遗展示,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体验。中医药文化“破圈”传播的背后,是把握时代脉络的创新探索。

  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古籍是中华之瑰宝,但深奥的内容令其难以走入大众视野,制约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影响到中医药技术传播与应用。《古典医籍里看中国》通过活泼的动画演示、巧妙的AI生成,让古代医疗场景、炮制工艺、针灸铜人等经典内容跃然面前,以“小快灵”的轻体量传播形式和生活化语言“拆解”中医药古籍知识,中医药文化的形象更加鲜活、立体、可亲。

  中医药主题集市受年轻人追捧,冬奥会、亚运会上掀起“中医热”,中药茶饮成为养生新时尚……近年来中医药文化“破圈”传播的背后,是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对中医药文化认同增强的“双向奔赴”。然而,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与群众多元化的需求仍有距离,较强的专业性也抬高了其传播的门槛。

  融入生活、走近大众,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得以延续。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让中医药文化走得更远、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就必须为中医药文化注入“时代流量”,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让中医药文化搭上“流量快车”,要加快数字融合,用好现代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中医药古籍、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等进行抢救性保护,搭建中医药知识数字化服务平台;要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创新传播形式,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品牌活动、精品力作,激发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与认同;还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药科普队伍,培养中医药文化传播领域的“跨界”人才。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