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洛生
2019年教育部启动了“双万计划”,目标是在三年内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该计划旨在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运动训练专业作为体育类本科专业之一,目前全国已有140所大学开设此专业。
随着国家体育强国、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备受关注,社会对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促进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显得至关重要。
国内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是教育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目的是促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专业的建设,以及加强一流本科专业的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应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原则,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培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质量文化。
根据文献成果和国家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专业文件精神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遴选参考标准,运动训练专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应坚持以“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较性”这四个方面为原则,做到专业定位明确,服务面向清晰,符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校办学方向。同时,规范专业管理,落实本科专业标准,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理念和师资力量,打造高质量教学团队,培养高质量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运动训练专业国内一流本科专业评价指标体系由两个核心一级指标、十一个细化二级指标以及三十五个具体三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分为“高校建设情况”和“专业建设情况”两大模块。前者着重考察高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科研实力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维度,推进新文科建设、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培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四个二级指标来体现。后者则聚焦于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学生培养、实践教学以及学术研究与创新等多个层面,具体通过专业建设水平、专业定位、专业综合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下一步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思路及举措七个二级指标体现。每个二级指标又被细分为若干个更加精确的三级指标。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将“三全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等。
这些指标涵盖了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结构、科研成果产出、国际视野拓展、专业建设情况、学术研究及发展水平等多个层面,能全面、客观地评估运动训练专业的建设水平和发展状况,为专业的持续发展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对全国140所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本科专业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