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高校应为学生自主成长留出“试验田”
2025-04-23 13:45:36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分享到:
  字体:【

  周娅琳

  据半月谈报道,近年来部分高校推行的家长群、统一熄灯、强制早操、限制出入校园等“中学化”管理措施,引发了社会热议。大学生自嘲“被圈养”,校方则归因于“学生缺乏自律”的无奈选择。这场争议背后,折射的不仅是教育理念的错位,更是多方主体责任失衡的集体困境。

  众所周知,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从“被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变。然而,当前部分高校通过查寝签到、家长群通报成绩、请假需父母确认等方式,将管理逻辑退化为“保姆式监护”。某北方高校要求学生上午7时晨跑、晚自习打卡,甚至禁止挂床帘;有的高校辅导员将挂科名单直接转发家长群,引发学生“仿佛回到高中”的感慨。这些措施看似维护了表面秩序,实则用“他律”取代“自律”,剥夺了成年学生试错与成长的机会。

  目前来看,高校“中学化”的根源,是多方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基础教育阶段自主能力培养的缺失,使得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陷入目标迷失与时间管理混乱。家长从高考焦虑延伸至大学阶段,要求学校对学业甚至校外安全担责,倒逼高校以“家长 群”“成绩单”等形式化手段应对问责压力。社会舆论的安全焦虑,更是让高校在保护学生的名义下,将他们视为“未断奶的 孩童”,限制了他们的自由。这种管理异化,不仅违背了高等教育的成人化目标,更在无形中制造了“巨婴”一代。

  要想破解“中学化”困局,高校应摒弃 一刀切的管控方式,转向弹性化管理。例如,用生涯规划课程替代强制晚自习,帮助学生明确目标、规划未来;以导师制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家长群体则需克制过度干预的冲动,从全程监控转为适时支持,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同时,社会舆论也应建立理性认知,认识到大学生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对自身行为负责。学校的安全责任应有明确法律界定,不能无限扩大,真正的严管, 应体现在学术诚信与培养质量。只有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让学生在自由与规则的碰撞中学会选择、承担后果,才能最终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成人礼。




责任编辑:陈沐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