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珠峰下与狼同行
2011-07-22 01:36:34来源:
分享到:
  字体:【
  青藏高原,令人崇拜,令人向往。
    湍急的河水,冰凉刺骨,在大大小小的碎石间流向远方。雪域高原,安静得令人窒息,恍惚间,人仿佛独自行走在月球上,唯一能听到的是自己的喘息声。
    我静静地走着,在海拔5100米的戈壁高原上,目标是近在咫尺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狼,高原狼,不时闪现在眼前
    今年6月上旬,利用采访电力青藏联网工程的间隙,我与同伴忙中偷闲驱车来到西藏定日县境内的珠峰脚下,近距离与第一高峰接触,目睹她的博大、宏伟与深邃。为节省时间,更为了在一早一晚最大限度地利用每天的最佳光照,我们马不停蹄,日夜兼程。一路上好事多多,惊喜不断。先在头天傍晚8时半,赶到途中观赏珠峰的最佳观测点,海拔5100米的加乌拉山口,欣赏落日余晖中的雪山美景。接着又在深夜与高原狼亲密接触。
    午夜,长时间行驶在百余公里的沙石搓板路上,颠簸、单调、枯燥,令人疲惫不堪。大约11时半,猛然间一大型动物闯入我的视线:在我座位右边车外的十米处,一动物与车并行。“雪豹”!我惊呼道。“快拿相机”,下意识地惊呼。随着身旁小张手中佳能相机闪光灯的一连串频闪,它缓慢地与吉普车拉开了距离,走得不紧不慢,步履从容。何等猛兽如此大胆,深更半夜敢和汽车并行竞跑,难道它真是只豹子,或是吃了豹子胆的狼?望着消失在黑暗中的这位不速之客,煞是疑惑。回放照片后有了答案:所拍的数张照片中,仅有一张捕捉到它的身影,在一个角落里通过局部放大,锁定了它,它的确是只狼。一只珠峰脚下的高原狼,一只营养不错的狼,一只不惧怕人类、不惧怕汽车灯光,敢于和人和谐相处的高原狼。狼应该是怕人的,可这只狼怎么不怕人?
    静,可怕的安静。我缓慢地走着,我知道这里的氧气含量仅仅是内地的一半,一定要慢些。天已渐渐放亮,不远处的珠峰越来越清晰。从刚刚起床的藏包营地出发,前往珠峰大本营边防检查站,有珠峰海拔5200米的地理标志石碑,还有当地藏民用于宗教信仰的经幡——玛尼堆。两地之间的距离不过4公里。保护区在8时后有中巴车前往。放弃乘车,我是想体验行走在珠峰脚下的独特感受,这是极为难得的一次体验机会,要牢牢抓住它。
    狼,还是狼,走着走着,脑海里不时出现有关狼的信息
    在汉民族文化传统中,有关狼的信息和记忆几乎全是负面的。“大灰狼”、“狼外婆”、“狼来了”等等,凡说起狼,必与凶恶贪婪、狡诈邪恶相联系。在这些故事和传说中,狼的形象均被人性丑化,无一例是正面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期,不少地方专门组织打狼队,对狼进行集中捕杀,狼遭受到有史以来毁灭性的打击。
    在距绒布寺不远的边防检查站,一位武警少校对我们夜奔珠峰大本营一行人进行了例行检查,当得知我们遭遇高原狼时,他告诉我们珠峰地区是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很多,棕熊、雪豹、羚羊,还有狼随处可见。狼的食物链是完整的,鼠兔、旱獭等食草动物都是它的食物,不缺吃的。这样以来,当地群众饲养的猪、羊、马很少受到狼的伤害,袭击人的事件更是很少听说。珠峰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同样是狼的乐园,是人与狼、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乐园。我不曾想到:国家倡导多年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标,竟然在珠峰保护区提前实现了。
    高原的清晨寒意正浓。我将所有厚衣服统统穿上,又加穿上工程项目部配发的高原防寒服,向着珠峰标志碑缓缓移动着。珠峰冰川区融化的雪水流淌着,在乱石间凝结成一层薄薄的冰凌。绕过一堆大石堆,三位中年老外步行者被我们超越,我们伸出大拇指向他们致意,他们报以微笑回敬。喘气,大口地喘气,头痛,伴随着一阵阵的头痛,我知道这是高原缺氧的反应。此次进藏采访,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我坚信我的身体能够支撑完成这个愿望。进藏对我而言,是第一次,高原反应会有多严重,心中无数。三天前走青藏公路海拔4500米的五道梁、坨坨河时,随车携带的氧气瓶派上了用场。在坨坨河项目部吸氧入睡,第二天翻越5231米唐古拉山口后,再次在车内吸氧。我听从医生的安排,在高海拔地区,感觉不适应时一定要吸氧,这是原则。及时有效地补给氧气,很给力,睡眠、饮食基本正常,体力充沛。特别是在珠峰宿营地的藏包里,熟睡4个半小时,睡眠质量超过同行的年轻人,令人颇感意外。因为在同行的5人中,我的年龄偏大,高原反应比他人强烈些,但在海拔5100米的珠峰宿营地,我的高原反应反而减轻了。走,不要停,在珠峰脚下徒步,感受有些异样,腿似乎有些软,思想意识反映断断续续,不是很连贯。
    思绪总是离不开狼想起年近九旬母亲常说的一件往事。这是一件值得母亲骄傲一生的事情,那就是小脚母亲手打过狼的故事。我的老家在山西的中条山腹地,五十年代初期,有一年大旱,在麦收前后闹狼灾,山上的狼常下山偷吃猪、羊、牛犊等家禽,时不时还叼走小孩。一天夜里,在麦场上劳累了一天的大人小孩睡得很香。半夜,饿狼从熟睡的人堆里叼了一个娃娃。母亲发现后,不顾一切地冲上去,一边惊呼“狼、狼”,一边赤手空拳赶打狼。也许,狼被母亲的气势所吓倒,撇下娃娃走了。别人的娃娃得救了,恩人正是年轻的母亲。“你不害怕吗?”我不止一次地问母亲。“顾不上害怕,救娃娃要紧”。母亲平静地说道。母爱的力量令人惊叹折服。
    历史上长期一味地打狼、杀
    狼,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内陆地区的狼几近灭绝。狼没了,它不再是可怕的、伤害家禽家畜的野兽,它只是一种记忆,一种符号,要想亲眼看见狼,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要花费百元去动物园。动物园里的狼,长时间的圈养,早已没有了野性,蛰居在园中一隅,懒散得不愿意与游人相见。狼没了的后果今天愈加明显地暴露着:生物链不再完整,没有了处于生物高端的食肉动物,食草动物野兔、老鼠等便没有了天敌,杂食的野猪更是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地处终南山下的蓝田、长安、户县一带野猪泛滥成灾,人们开始怀念有狼的日子,一些文化人顺势杜撰一些文字,编写故事,满足当下人们对狼的思念感怀之情。像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怀念狼》,姜戎先生的《狼图腾》等一批作品的相继问世,勾起人们对狼的深刻怀念。
    累,真累。高原上行走,路显得极其遥远、漫长。短短八里路,似乎总也走不完。穿过一座似山非山,怪模怪样的乱石群,终于望见了珠峰大本营的标志石碑。世界第一高峰就在眼前,橘红色的朝阳照射在珠峰的一隅,色调半暖半冷,瓦蓝瓦蓝的天空,白色的云朵缓缓移动着,别有一番景致。珠峰景区内高山峡谷和冰川雪峰极为壮观,全世界8000米以上14座高峰中的5座,7000米以上的40多座高峰,构成世界上最雄伟壮观的极高山群,被称为地球“第三极”。如此近距离的欣赏珠峰美景,不枉此行,不虚此行。珠峰雪山的美,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美。这是一种大美,强烈地震撼心灵,无法抗拒的自然之美。
    珠峰大本营是游人观赏珠峰雪山最佳地点,也是游人止步的地方。这里有一座简易的海拔5200米的地理标志石碑,还有高原人的经幡、玛尼堆,武警边防检查站。50年前,中国登山队首次成功登顶珠峰,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后来,登山队数次登顶均始于这里。攀登第一高峰绝
    非易事,除了登山队员有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需要一支强大的综合保障队伍支持:通讯保障组、气象保障组、抢险保障组、医疗保障等等,保障队伍人数达数百人之多。每登顶一次,要提前数年准备。
    想购买一两件高原狼的纪念品,遗憾的是没有。带回两件海螺化石,恐龙蛋化石,权当珠峰之行的纪念吧。
    由川藏线返回西安后,一周左右的时间有“醉氧反应”,轻微的头疼。每每把玩这两件化石,总联想起高原狼。如果政府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将高原狼引入终南山安家落户,它会不会也醉氧呢?它能否适应秦岭北麓的生活,能否与人类和谐共处,再现野生动物快乐的家园呢?
    总忘不了高原狼,总忘不了珠峰行! (柳影)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