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化 > 评论 炸山采石危及唐陵遗址保护面临难题
2009-11-06 01:49:24来源:
分享到:
  字体:【
 陕西被誉为 “天然历史博物馆”,其间的盛唐帝王的宏大陵园,更是闻名遐迩。这些堪与金字塔相媲美的文化遗产,留给后人多少天马行空般的飘逸思绪啊!然而今天,当我们走近盛唐气象的载体———分布在渭河北山一线东西绵延的唐十八陵时,仍让人震撼不已:不仅因为它规模恢弘,更是因为它在屡禁不止的炸山取石下已变得千疮百孔。
蒲城唐陵:两对父子皇陵均被炸山采石
    按照太宗昭陵开创的依山为陵制度,唐十八陵中有四座埋藏在蒲城县的皇帝陵墓,他们分别是睿宗桥陵、玄宗泰陵、宪宗景陵和穆宗光陵,代表着唐陵的总体风格。
    不久前记者在蒲城采访,刚出县城向北走不远,就见北边光陵所在的尧山挂满了“白补丁”,因炸山取石变得满目疮痍;山下的石料场内则是灰尘弥漫,响声隆隆;山间崎岖道路上满载石料的大小车辆来来往往,穿梭不断。
    登高一望,只见一个个采石场犹如章鱼的触手一般,正在将光陵紧紧缠绕。站在光陵东门远远看去,有的采石场已经挖到了东阙台附近,有的距离阙台石狮已不足100米,还有许多被百姓称为石窝子的小型采石场,早已越过陵园城墙深入到了陵园之内。
    穆宗光陵的西边紧挨着其父亲宪宗的景陵,由于采石场的不断侵袭,也未能逃脱整体风貌被破坏的厄运。记者看到,一座相当具有规模投资数百万元的采石场,已经完全进入了景陵的主体范围之内,严重损害了景陵的整体风貌。
    无独有偶,分布在蒲城的另一对父子帝陵也受到了侵害,尤其是距离光陵仅仅3公里之外的唐玄宗泰陵更不乐观。尚未进入陵区,远远就听到泰陵所在的金粟山炮声此起彼伏,爆破腾起的烟尘将整个金粟山团团包裹。赶到近前,在泰陵陵山东支脉上一字排开了东西长达百米的大型采石场,大型机械正在将爆破后落下的巨石装载运到旁边的石料厂内进行粉碎,而山顶上一些地方标有安放炸药的标志异常醒目。
靠山吃山:采石打工已成周边农民主业
    蒲城县上王乡干部张占锋说,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陵区采石业开始规模化发展,采石和石料加工所得的收入如今已成为村民家庭收支的主要来源,陵区村庄一半以上的劳动力都参与其中,并吸引着周边甚至外地的农民加入进来。
    据统计,唐陵陵区内26个行政村5万余人在2006年的GDP是1.5亿元,人均产值不到3000元,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陵区内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仅800元左右,不及蒲城县平均水平的一半。第一产业总产值占GDP的21%,产业主体是采石业和石灰、水泥等下游产品生产。
    唐陵采石:管理面临“游击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开工,仅蒲城县今年就开工了3条国家重点高速公路项目,而这些工程所需的大量石料都需要就近解决,而唐陵所在的山脉无疑是最便捷的取材地。
    在高额经济利益驱使下,唐陵附近的一些非法采石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蒲城县的非法采石点就达85处,其中光陵周围就有35家。这些采石场既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矿山开采许可证、安全生
    产许可证、爆破物品使用许可证,
    有的也是过期的或政府不再认可
    的证件。
    由于没有合法开采的矿山石
    源,这些非法采石场只能用私制炸
    药,或者干脆从有合法手续、能够
    购买到炸药的地方高价购买炸药。
    于是,非法采石市场的兴起,满足
    了部分农民的致富愿望,也让一
    些管理单位与个人从中获取部
    分利益,让企业可从农民手中收
    购价位较低的石料,水泥与石灰等
    产品的市场更好了。 □冯国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