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中小学生减负,让孩子快乐学习,全国各地出台了不少 “减负”令。近日,银川市教育部门为学生 “减负”再出新规,通过量化数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出人意料,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随机调查显示,竟有九成家长、七成老师对此新规持否定态度。 “减负”令,缘何会遭到“民意”的反对? 家长和老师认为,不给低年级学生布置作业,会不会影响孩子学习,进而影响孩子升学、考大学?
看着孩子的笑脸,田景戈的妈妈却没法轻松:“作为家长,我很为难。一方面确实不想孩子作业太多太累没时间玩,但另一方面完全没有作业,家长又不知道孩子在学校学得怎么样,心里没底儿。”
银川市唐徕回民小学办公室主任周志军认为,部分家长反对,其实存在一种观念上的错误。在很多家长眼中,只有写下来的作业才是家庭作业。其实不然,书写作业少了,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安排时间,多思考、多动手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
为什么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一些家长和老师坦言,应试教育的教学机制不变、传统的教学评估体系不变、高考的 “指挥棒”不变,那么学生 “减负”的各项政策、规定只能是 “镜中花、水中月”,应试教育大环境不变,校内减负校外加压现象难以避免。
同时,社会上扭曲的价值观念和舆论导向,也是 “减负令”无法落实的原因之一。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浮躁心态
对于家长普遍关于 “不布置作业能否保证课堂质量”的担忧,张晓沛表示,教育部门将加强教师培训,开展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减少 “拼时间、拼人力”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增加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曹健 艾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