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 “财政不堪重负”,中央下决心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了。并且已准备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展开试点。
目前用 “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要向企业靠拢”来进行退休待遇改革,先动的是事业单位职工的奶酪,只是这样用牺牲事业单位职工利益,来化解企业与事业、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待遇不同所引发的矛盾,其作用明显有限。原因很清楚,此次改革并不包括公务员,因此遭受很多非议。也许当局的考虑是,如果把公务员纳入其中,改革将更难以推进,但这种畏首畏尾的做法,只能引发更大矛盾,如果公务员养老制度已不符合时代要求,就必须果断进行改革。只有勇于对自身进行改革的政府,才是真正为民服务的政府。因为这种做法,不仅难以缓解企业职工的怨气,还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矛盾和新问题。公务员的特权会受到更多质疑。机关公务员是社会管理者,是人们眼中炙手可热的工作。众所周知,机关干部是当今社会隐性收入最多的群体,比如名目繁多的各类经济补贴,比如公费旅游、公费吃喝、公费出国等花费,公务员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年收入也相当稳定和可观。
而如今,要求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向企业靠拢,而公务员不参与改革,公务员特殊地位凸显,更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众矢之的。我以为最好做法是,使企业退休金数量向机关与事业单位靠拢,那才真的是利好消息!全民最终都要走社会养老之路,在退休待遇改革的方法上,机关、事业单位要借鉴企业的做法,自己要掏、单位要缴;在退休金的数量上,企业应该逐步向机关事业单位靠拢,国家要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
也许有人会问,财政从哪里来?向谁要钱?应该向 “三公消费”要,向臃肿的机关和人浮于事无所事事要,向 “吃空饷”的人和事要,而不是向退休老人要!政府这样做钱从哪里来?眼前的思路可以考虑拆东墙补西墙,把每年近万亿的 “三公消费”压缩下来,把建设官员豪华别墅、豪华办公大楼、豪华楼台馆舍的的资金节省下来,部分用于补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此乃一箭双雕之举也,既遏制了群众深恶痛绝的官员腐败之风,又缓解了企业退休职工生活之困,岂不是善莫大焉?更长远一些的思路是,继续加快机关、事业单位自身的改革,真正地大力精简机构、消减冗员,减少财政支出,前不久提出省管县做法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确实需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切实用在改善民生问题上。
其实, “财政不堪重负”的理由有点说不过去。这些年来,政府每当推出一项改革措施,几乎都拿 “财政不堪重负”这样的理由说事。卫生体制改革是这样,教育产业化改革也是这样,住房市场化改革更是这样,我们国家的改革几乎成了 “减轻财政负担”的改革。这样的改革结果,一方面是国家应该承担的对国民提供的社会福利越来越少,人民的生活负担和生存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家的税赋和各种名目的行政收费却有增无减。前不久还有专家提出要公民交纳呼吸税。那么每年都在增长的国家财政收入都到那里去了? “财政不堪重负”究竟是积累少的问题?还是管理上的问题,不得不让人疑窦丛生。这些年来,在包括社保基金管理在内的金融领域的犯罪频发,而且数额巨大,牵出重量级人物陈良宇的上海社保基金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全国各地又有多少这样的蛀虫还在继续贪污侵吞国民的救命钱?如果是管理上出了问题,不去惩治贪污腐败,而是采取移花接木的方式行改革之名而掩盖真相,实乃不明智之举。此外,人所共知的公款吃喝、公费旅游、公款出国还有豪华的官府楼堂等等,又花费了多少财政支出?恐怕只要真正削减一两项上述腐败开支,养老金的发放不会出现 “不堪重负”的问题。
为什么只动事业单位的奶酪,而不动公务员的奶酪?为什么每逢改革的时候,政府官员的表率作用就不见踪影了呢?按理说,改革应该从自身做起!中国制定政策部门的人员身份都是公务员,为什么养老金保险改革不从公务员开始呢?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宣誓就职美国总统,他在就职演讲中首先要求的是政府官员的 “艰苦奋斗”精神,要紧缩政府开支。既然在养老金问题上国家 “财政不堪重负”,作为政府官员、国家公务员,为什么不能学学奥巴马,首先降低公务员的养老金呢?加薪时,领导带头!降低养老金的时候,领导为什么不带头?涨工资先从公务员,降薪先从事业人员,是哪门子道理?而如果国家公务员率先降低养老金,率先“与企业接轨”、 “向企业看齐”,阻力肯定会小很多,也许人民群众高兴还来不及呢。(马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