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6日起,本报三版连续刊登了大型系列报道《双休日离我们还有多远》。文章一经刊发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并被多家媒体转载。不少读者拨打报社热线电话,针对稿件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亦或是反映自己所在企业未能严格执行双休日的问题。
“这真是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我看报道的时候,读着里面的例子,就觉得每一条都是在说自己。该不会你们采访的就是我们厂吧。”家住西郊的王女士在与记者交流时显得格外激动。
今年四十岁的王女士是西郊某国企的一名职工。“一看到上面说大年初二都在加班我就乐了,这不就是在说我们嘛。”在王女士看来,职工加班不是不可以,但是得有度。两周加一次还能接受,现在经常是连着7天都得上班。而对于维权的看法,王女士显得十分现实:“胳膊拧不过大腿,我是没这个勇气了,希望你们的报道能起作用吧。”
偷偷收起报纸回家拨打电话
张欣(化名)是一名公交司机,在站房看到报纸上刊载的《双休日系列报道》后,他将报纸偷偷收了起来。跑完早班回到家中后,他拨通了报纸上的电话。“双休日的规定国企职工应该都知道。但为什么我们公交人就不能在一周辛勤的工作后休一个舒服的周末呢。”张欣告诉记者,目前公交司机面临的不仅仅是无法休双休日的问题,“交通状况不好,我们常常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在这种高劳动强度的情况下,我上个月只休了2天假。”
为此记者联系了张欣所在的公交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在得知记者的来意后只说了一句:“我没法就这件事情给你任何评价。”便拒绝了采访。
而从另一位公交公司的管理人员那里,记者了解到,目前公交司机普遍难以保证正常的双休。双休日、节假日正是人们的出行高峰,司机通常都得坚守岗位,而且补休也难以实现。他还表示,虽然排班上是按预留出双休日去排,但由于人力有限,每个司机每个月为了完成额定的路程总长和票款。基本上都得加班,为了几天休息而达不到考核标准甚至损失一小半的工资,每一名公交司机都会做出无奈的取舍。
最后他表示,造成公交司机每天工作超过八小时,周末无法休取双休日的情况,是很多客观原因造成的,比如市政建设造成的路堵,这是一般人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心里痒但还是不敢维权
有的读者拨打电话后是想解决自己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有的读者则只是打电话发发牢骚。在一家批发市场担任财会工作的黄女士便是这样一个例子。
按照公司规定,黄女士每周只能单休,这是在她应聘的时候就已经达成的协议。但在看到双休日系列报到后,她意识到自己签了一份“不平等条约”。“但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当记者问起为何不选择维权时,她表示,一来单位人太少,一旦查起来容易给自己惹麻烦。二来她也清楚公司的现状,想要双休,无论是在任务量上还是人力成本上都不太现实。现在看来,也只能是发发牢骚了。
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来信来电就双休日问题展开讨论。
本报首席记者郝振宇
记者刘鹏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