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相比,我国的社保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那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
上个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了确保养老保险的顺利发放,国家倡导实行省级统筹,养老金的收取、发放由省上统管。2000年,我省继北京、上海、天津后第四个实行省级统筹,可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发现,省级统筹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据业内人士讲,我省实行省级统筹后,养老经办机构从地方劳动保障局分离后,地方劳动保障局没有参与养老保险工作的积极性,使养老保险工作成为养老经办机构自己的事。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实行省级征缴、发放,与地方财政脱离了关系。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减少国企改革压力,想尽办法把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企业推向养老经办中心。一些地方允许职工提前退休,一些地方将不符合条件的集体企业也纳入社保。“几年前,有一个地市的劳动保障局局长还向市长夸海口,他这么做给市政府节约了300多万。”省社保局一负责人说。
地方政府一些负责人认为,养老保险是省级统筹,地方政府不负担责任。致使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很难得到地方政府、劳动监察、地税、工商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如:今年7月18日,省政府召开了养老扩面工作联席工作会,成立养老保险扩面领导小组,可如今,不少地市的联席工作会迟迟没有召开。
除了省级统筹引发的新问题外,养老保险扩面政策放宽后,也存在一些要考虑的问题。以前,我省只允许国有、集体企业的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今年,我省允许城市失地农民、个体工商户、不满一年的用工者参加社会保险,可由于各种问题,针对新人群的参保政策没办法实施。
首先,政策允许个体工商户参保,参保比例按18%缴纳,这个门槛似乎有些高,因为我省自由职业的工资水平比较低,有些地市在500多元,有的更低,就三四百元。在这种现状下,缴费标准不能低于全省在岗职工工资的60%。去年,我省在岗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14796元。如果按这一标准计算,个体户按18%的比例计算,每月最少要交纳113.16元,全年平均要交纳2663.28元;按8%缴纳,一个临时用工者一个月最少要交纳59·184元。
其次,虽然政策允许“其他在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村户口在城镇从业人员、进城零散打工的农民)的参保政策。但由于这些参保对象身份难以界定,他们在人才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也无法以个人身份参保,在企业的参保政策也不明确。如:失地农民如何参保?当时我省出台政策时,倾向于失地农民以村为单位,集体参保。可一些行政村干部不愿意拿出这部分钱,致使失地农民参保陷入僵局。再次, 政策允许不满一年的用工者参保,可遭到了企业主的抵制,好多人反映,人员流动性大、他们没有理由给这些人办理养老保险。
本报记者 薛生贵 实习生 徐小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