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仅能容一人通行的弄档,两台仅有十二米长的粗纱机,二百四十枚高速旋转的锭翼,这就是一名粗纱挡车工的工作平台。然而,从她第一天走上这个普通岗位开始,绘就的不是仅有黑白两色的素描,而是一幅五彩经纬交织的美丽画卷。弄档就这样成了她青春和人生的舞台。而舞者就是五环集团并粗车间,曾一度打破省纺操作记录的粗纱值车工李永翠。
李永翠个子不高,脸上挂着一丝羞涩的笑容。采访她的时间约到早上的9点,事后才得知她前一天晚上十点半上班到第二天早上的七点半下班。本该回宿舍休息的她却在等候记者的来访。可能早已习惯这样颠倒的生活,见到李永翠,她依然是精神饱满。
1999年秋季,还不满18岁的李永翠,经熟人介绍去五环集团工作。刚进工厂,新手要培训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李永翠是铆足了劲学习。有时候因为一个动作没做好就反复练习,最后因为站立时间过长腿肿得都蹲不下去。因为贫血,好几次累得眼睛发黑。但她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到。她说,既然来了就要好好干,别人能干好,我也可以做好。在轮班的安排下,她被分到操作技术要求高,难度大的粗纱值车工岗。为了能尽早练好技术,李永翠四个月没有回家。不敢给家里打电话,怕拿起电话就哭让父母听了担心。第一次收到父母的来信,她躲在厕所里哭。李永翠说,那时就想把心里所有的委屈都哭出来。新手培训一个月后,一起进厂的几名青工中,她是第一个独立操作,独立顶岗的。
能干容易,开好车,优质高产地完成生产任务却不容易。操作技术是一门硬功夫,看到别人不慌不忙有条理地工作,李永翠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操作技术最好的师傅看齐。班中的现场操作、抽头,她都比别人投入。班后的练兵也从不缺勤。她的操作技术水平从二级手到一级手,再到车间操作能手,到厂级操作标兵,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地迈进。去年参加省纺织杯操作比赛的经历李永翠依然历历在目。那段时间正是七八月的高温天气,除了每天要练技能,下班后还要学习理论知识。考虑到宿舍人多,李永翠每天晚上都跑到路边,在路灯下一学就是凌晨两三点。她说,在2002年的时候就有一次机会参加比赛,但是考虑到当时自己的操作水平还不够好就没有参加,终于又有了一次机会,她再不想错过了。再苦再累她都愿意咬牙挺过来,这也算是挑战自我吧。
就是凭着这一股子的拗劲,李永翠刷新了总公司粗纱机接头记录,并被授予了陕西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的称号。在去年举办的“纺织杯”技能大赛中获全省第三名。并被命名为陕西省技术操作标兵、工人技师。
■见习记者 蒲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