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晴朗的中午,一辆白色的高档小车停在了省妇联的门外。一位打扮时髦的中年女人从车上下来径直走进了省妇联信访部,对一位工作人员说:“大姐你还认识我不?今天我是特意来感谢你的,您还记得‘非典’时期吗?”这个女子的一席话勾起了这名工作人员的回忆……
那是2003年“非典”紧张时期,一位脸色憔悴的女子拖着一条受伤的腿来到省妇联信访室放声大哭,她说,她叫刘丽(化名),是西安市未央区的农民,一个人出来在西安城内打工,前不久在上班的路上被汽车撞了,一直卧床不起,由于她和丈夫感情不好,所以她一直没人照顾。为了治病她花光了所有的钱。为了生活她给丈夫打电话希望他能给她以帮助,但是遭到拒绝。月末该交房租了,房东催着她要房租。此时的刘丽已身无分文,她哭着打电话求丈夫,然而得到的却是丈夫的挖苦。刘丽对丈夫的态度感到气愤,于是来到妇联设诉,希望能得到妇联的帮助。在听完她的诉说后,妇联这位同志对刘丽说:“你现在身体基本已经康复了,你自己有手有脚为什么要靠别人?难道不能自食其力吗?我就不相信你一个月给别人打工赚不回几百块钱?你应该坚强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改变自己的现状。”听了这名工作人员的话,刘丽擦干了眼泪,拖着一条还未完全康复的腿一跛一跛走了。一个星期后,刘丽高兴地来到省妇联,告诉那位工作人员说自己找到了工作……
看着眼前这位时髦自信的女子,妇联这位工作人员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短短不到三年时间,那个曾经柔弱的女人简直脱胎换骨。刘丽告诉这位工作人员。就是当年在她的鼓励下自己找到了一份给别人销售钢材的工作。在自己努力下,钢材的销量很好,一年下来自己有了一笔数目不小的积蓄。随后自己做起了生意,现在她不但有了车、房,还有了不菲的家底。她要对曾经鼓励她的这位工作人员说声“谢谢”。刘丽激动地说,如果没有当初这位工作人员那一席话,也许她还是像过去那样委曲求全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