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青春无悔,平凡岗位创业绩”是受到国家人事部、国务院国资委表彰的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陕西大华纺织有限责任公司郝凤娥立志成才得真是写照。
1994年春,20岁的郝凤娥从偏远的陕北清涧带着陕北人特有的坚强、纯朴、豁达,来到繁华的大都市西安,成为大华纺织公司一名普通的络筒值车工。为了使操作技术更加熟练,郝凤娥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苦练单手投双纱技术。别人说:“不值得这么练,时间长了就会了。”而她说:“我就想早点会。”纯朴的郝凤娥就是靠着这种吃苦、勤奋的精神,不到半年就熟练掌握了单手投双纱的操作技巧,后来她还会双手投四纱。进厂一年后,她被选拔为陕纺系统操作技术比武的参赛选手,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她在车间刻苦训练,回到宿舍还仔细揣摩,认真领会操作要领,最终取得了同工序第五名的好成绩。在此之后,她又先后多次荣获公司操作能手、操作标兵称号。
郝凤娥不仅技术精湛,而且非常敬业,勇于奉献。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她都提前十五分钟上岗,出满勤、干满点。在工作中,她肯吃苦。勤巡回,认真执行操作法。正是这样,她的好筒率月月达到100%,成了质量员放心免检的对象。在工作中,细心的郝凤娥发现只要严格执行操作法,络筒找头时可少拉掉5公分长的纱尾,每个岗位每天至少要经手8300多枚纱,如果每人络筒时都能少拉掉5公分纱,每天就能节约400米纱,一个月至少能节约0.16公斤纱,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教练,并得到了车间的支持、推广。几年来,她每年超产2700多公斤纱,比别人每年提前十天跨入新的一年。2003年“质量创优”活动中,9次立功受奖,2004年综合量化考评中,先后7次取得前3名的好成绩。
郝凤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挤出时间主动帮助别的挡车工,接头、处理黄钮,做清洁。别人向她请教,她总是毫无保留地示范帮教。几年来,她所带出的几十名新工,现在都成为生产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