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别人给自己做钟点工,如今自己从事钟点工,这种常人很难转变的观念,36岁的王蓉(化名)做到了。
家住西安市北郊的王蓉,1996年下岗后,虽然没有工作,但依靠做家具生意的丈夫,日子过得还算富裕。用她的话说,我们当时雇着工人,家里也有保姆。可丈夫意外去世后,工人走了,生意也黄了,只留下一栋房子和两个八岁的孩子。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西安市未央区就业服务局家政中心(下称家政中心)的樊巧玲经理说,今年8月下旬的一个下雨天,他们家政中心来了一位穿着得体大方,30多岁很有气质的女士求职家政工作。可当她得知“家政”就是给别人做饭、洗衣服 、打扫卫生后,便打了退堂鼓。第二天,她又来了,正巧碰到10多位来找钟点工的华山厂下岗女工,当看到比她年轻、漂亮的人都来做家政,她才向工作人员打听家政工作的相关细节。为了消除她的犹豫,家政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给她讲,家政工作是自食其力,如果好好干,一个月也能收入1000多元,但王蓉还是下不了决心。又过了两三天,她才勉强填写了求职登记表。
她第一次做钟点工是在小北门附近,家政中心的工作人员说,用户当时要擦玻璃,因此想要个男的,得知王蓉是女的,便一口拒绝。后来因没人可用,才让她试试。在工作过程中,王蓉像男的一样,不叫苦、不叫累,爬上爬下,玻璃擦得干干净净,用户对她非常的满意。当日她便得到15块钱的报酬。有了第一次赚钱的工作经历后 ,王蓉逐渐认同了钟点工,此后经常主动去家政中心联系工作。
钟点工,她还能接受,可对于“坐班”(每天4小时,工作主要是做饭、洗衣服和打扫卫生),她说什么也不愿意做。她说, “坐班”是给别人当保姆!为了让她转变观念,家政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次和她谈心,告诉她,“坐班”同钟点工没什么两样,只不过钟点工面对的是多个用户,“坐班”针对的是一个固定用户。并且替她分析,现在都是双向选择,如果她满意可以继续干,不满意可以不干!经过这么一番开导,她才艰难的接受了“坐班”。据说,第一天试活时,本来只应干4个小时,可她扫地、做饭、擦桌子,干了整整5个小时。用户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临走送给她一包热板栗深表感谢!如今,王蓉在那家用户,干了快一个月了。用户说,她经常加班加点,有一次,为了给他们包饺子, 8点多才回家!
干家政一个多月来,王蓉的勤快和踏实打动了用户,有些用户私下说,如果她一直干下去,过年后便给她加钱!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