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女性 > 女工新闻 执着的“业余翻译”
2006-06-01 10:37:10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刘汉英的名字被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所熟知,是她最近在《海外文摘》杂志接二连三地发表了一些译文,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熟悉她的人说,汉英这些年没白辛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值得。不熟悉的人听熟悉的人介绍后,连连竖起大拇指,咱安康人不简单,外语翻译行业居然还有这样的人才。
  其实,刘汉英只是安康市物资局普通的退休干部,赋闲在家,重操旧业,做一些文字翻译工作。由于她多年来从未放弃过对英语的爱好,因此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人们很难把她这个人和她正在做的事联系在一起。2004年底,已经55岁的刘汉英买回电脑,开始学习五笔打字。2005年8月就在《海外文摘》上发表了译文《儿子的礼物》和《在伊拉克种玉米的特种兵》。从此,一发不可收,作品陆续在该杂志上发表,常常会有一期杂志上刊登两篇她的译文。
  刘汉英与英语翻译结缘,真是说来话长。在安康中学的家属楼里,她向记者娓娓道来:1977年恢复高考,因为她已有孕在身,错过了上大学的最后机会。但她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父亲睿智儒雅、博学多才,对她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果让她年纪轻轻就放弃学业,似乎心有不甘。父亲刘聘卿是解放后安康中学的首任校长,五、六十年代的安中师生都知道他在数学方面造诣颇深,殊不知他对英文也很通达。1923—1925年,他在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的时候,用的是全英文教材。文革中,他的学问和职位成了他饱受迫害的原因。作为女儿,没有上大学的机会,想从父亲那里学些知识。可是父亲并不支持。老人认为学一门没用的技能是浪费青春,他不希望女儿误入歧途。赶巧,1979年,中央电视台开始播陈琳主讲的英语节目,何不跟着学一学,即使自己不用,对教育孩子也有益呀!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刘汉英一边带孩子,一边收看节目自学。她整天都在忙忙碌碌,总是在赶时间,因为学英语太费时间了。她对自己分内的事情样样都不肯放弃。
  翻译是一项再创作、甚至是比创作更辛苦的劳动。好多人不愿涉足翻译,正是不愿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地理、风俗习惯以及教科文,你都有可能遇到。文章的背景材料,都是原文所不具备的,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所了解,她要认真上网查询,不能有半点马虎。人名地名还得规范。不知有多少次熬夜苦读,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石沉大海,她的处女作终于在《海外文摘》去年8月号上刊出,当编辑发来电子邮件说已经刊用,那种喜出望外的高兴劲是她多年都没有过的。
  有苦有乐,有失有得,有耕耘就有收获,业余翻译也是如此。但愿从不轻言放弃的刘汉英不是匆匆的过客,她的翻译道路必将会越走越宽阔。           
关键词:|业余翻译|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