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女性 > 女工新闻 贴心只为咱姐妹——记“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张丹英
2006-06-08 11:11:00来源:
分享到:
  字体:【
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陕西丹凤豪丰制衣公司的老总张丹英最近正在筹备一个培训班,培训的内容是如何创业。她现在已经不满足为下岗失业人员开办多少培训班、让多少人重新就业,她要为一些有想法有能力创业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这将是一个新的起点,结业之后,我的这些学员将不仅仅自己就业,而是带动更多的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张丹英信心十足地说。
  在新建的公司大楼内,记者见到了这位女企业家。8年前,张丹英从县属国营企业石材厂下岗,而在此前她曾担任车间主任、工会主席以及党支部书记。迫于生计,张丹英四处求询,最后在一家宾馆内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正当她干得起劲的时候,一件事改变了她的想法。一天夜里,高中同学李瑞芳来找她,说自己的孩子得了急性肺炎,病情危急需住院,但是家里只有100多元钱,只能向老同学求救了。李瑞芳本有一手缝纫的好手艺,由于家里买不起设备,这几年只好在责任田里苦熬。张丹英想,自己也曾在西安学过缝纫技术,不如到专业的服装学校学习服装设计加工,然后办一个服装厂。
  1999年春,丈夫患病在西安住院,她辞去了宾馆的工作。丈夫病好出院,她便带着借来的5000元钱远赴上海纺织大学学习服装设计专业。经过一年多的苦读,张丹英学完了本该用3年时间方能完成的学业。2000年12月,张丹英带着满满几个纸箱的服装版样和满脑子的服装设计加工和市场营销知识回来了。她很快租赁了几间纸箱厂的旧厂房,叫了7名下岗姐妹入伙。2001年5月23日,豪丰制衣店开张了。
  当时,没有资金购买设备,仅有8台家用的老式缝纫机,都是职工自己的或者是借来的。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大家只会进行最简单的缝边和锁边,技术性较强的裁剪、熨烫都靠张丹英一个人。她还得外出揽活,购买布料。创业之初的辛酸和痛楚,一个“难”字怎能说得完。各种压力将这个创业之初的弱女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制衣店经过一年的运作,非但没有挣到钱,反而赔了1万多元。
  张丹英开始酝酿扩大生产规模,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为了贷到款,她跑了很多路,磨破嘴皮,说尽好话,最后在县农业银行贷到了28万元。这年秋季,制衣店新添了30台高速平缝机和烫台、锁边机等设备,工人也增加到了30人,并注册成立了豪丰制衣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为了配合县上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张丹英拿出7万元成立了“丹凤县豪丰初级职业培训学校”,专门免费为下岗职工和社会剩余劳动力传授各类实用技术。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服装裁剪与缝纫、家政服务班多期,300多名下岗职工得到了免费培训,已经有160多人实现了再就业,有的结业学员还自己开了小店,日子慢慢好了起来。“这个学校完全是公益性的,公司每年都要给学校的账户上打去5万元,用于学校的各项运作。”张丹英说。
  这些年,张丹英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再就业先进个人、陕西省巾帼十杰、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关键词:|建立|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阅读推荐
热门图片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