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我省有5万多名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创业成功重返职业舞台。为了让这些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和就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省劳动保障系统建立三个创业服务平台,以此破解“下岗——再就业——失业”怪圈。
一是建立信用社区平台。省劳动保障系统在全省范围内选定123家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业绩突出的社区作为试点,创建信用社区。在信用社区内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由申请贷款人提供申请、社区出具相关证明材料、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进行实地调查和初步审核、担保中心和小额贷款承办银行进行复查和审核合格后,由担保中心承诺担保,银行发放贷款,本人不需要提供反担保手续。信用社区积极开展个人信用意识教育,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与失信惩罚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和社区信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监督机制。
二是建立创业服务平台。目前,省劳动保障系统在全省各市建立了11个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孵化基地。劳动保障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创业项目的推广制度,发挥创业示范基地的“孵化器”作用,以免费或低价租赁方式提供创业场所、设备和工具。创业孵化基地将创业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免费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政策咨询一条龙服务。2005年以来,全省共组织5.6万人参加了创业培训,培训后2.8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7.2万人。截至目前,我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场地安排、创业培训为主的创业支持体系。
三是建立扶持企业扩大就业平台。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与在各市开展的“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进民企”活动有机结合,加大对种养、加工、商贸服务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吸纳安置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100人以上,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民营企业,由银行提供100万元以内的贷款支持,并由财政贴息。省劳动保障厅在“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进民企”活动中已经为120户企业提供贷款贴息,安置下岗失业人员5.4万人。
2006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与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会多方联系协调,使落实就业政策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出现新的亮点:一是扩大小额贷款的额度,由原来的2万元提高到5万元以内;二是延长了贷款期限,由2年延长到不超过4年;三是要求小额贷款担保机构延伸到全省各县区,减少发放贷款的环节。
党天虎 本报记者 刘公望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