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用心感觉母亲,是从“月子”里开始的。有了孩子,渐渐我才领悟了“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真正内涵。那时,婆婆身体不好,母亲怀着一颗无比牵挂不安的心,匆忙从外地赶来服侍我。养育过“三个儿女”的她,深知“月子”对女儿生命的重要。
从分娩前住院至“月子”后的三个月,我的衣食起居,打理孩子生活的一切,无不注入了母亲的辛勤和心血。孩子出生,刹那间,我从一个自由潇洒的单身贵族过渡到了妈妈的角色,喜悦中又不可避免有忧愁和焦躁不安,因为我对这一角色的转变又有些不适应,对养儿是一无所知,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的我,又有一种依赖思想,也许是我仍然停留在我是妈妈女儿的思绪中吧!从儿子降生的那一刻起,照顾“一大一小”的重担便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每天孩子的穿衣、擦背、洗屁股之类的事,只有经过母亲才能弄好;就连给孩子喂奶也要母亲教我方法;面对孩子的啼哭,我更是束手无策。整个“月子”,做饭、洗屎尿布、照顾小孩成了母亲那段生活的全部,似乎只有十几个字的事情,而母亲却要真真正正忙碌劳累上一整天。从早到晚至少要连续操劳16个小时,那时,母亲身体还不很好,有腿疼病。有几次我劝她休息一小会,而她却说:“不了,妈还行。你现在要休息好,这时候身子虚,一定要照顾好,要不然害上病,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
记得,由于表弟婚事,不得已母亲得用半天时间去参加他的婚礼。而那一天,我却病了,高烧不退,匆忙赶回来的她担心坏了。先是帮我捂上被子出汗,又用毛巾给我冷敷降温,接下来小跑着找医生去了。由于产乳期不能乱用药,母亲便向医生详细咨询用药方法,唯恐出现不当,经过几番打听咨询,经和医生商定后才给我挂上了吊瓶。那夜打完针已经是凌晨3点,而她几乎是一夜没睡。就在母亲小憩的短短几分钟里,我听到的却是她念叨着我的名字说:“娃呀!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是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母亲,最崇高的爱是母爱。母亲对我的每一份关心、爱护,都渗透了她对我的爱。
“母苦儿未知,儿劳母不安。”经过“月子”我对母爱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在我意志消沉时,母爱像是琵琶,扫除我心中的不快;在我失败彷徨时,她鼓励我鼓起信心;在我冲动时,她呼吁我冷静;当我摔倒时,她帮助我爬起;母爱像是一座灯塔,她为我前进的人生道路照亮。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是对普通而又伟大的母爱的最好诵释,引起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共鸣,得以传诵千古。是啊!如今每读到这首母爱颂歌,总能感受到母亲那春天阳光般厚博的爱,总能体会到母亲对儿女的那片深笃之情,同时也唤起了我对母爱的深切回忆。
小时候,家庭生活环境差,父亲长年在外,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居住在农村的母亲打理,她除了种好田地外,还要熬夜纺线织布贴补家用。正值几个兄妹上学期,母亲硬是凭着她有裁缝活的手艺,起早贪黑的加工活路,将几个子女供出校门。参加工作后,母亲那“孩子一定要好好努力,写好自己的人生路”的亲切话语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母亲用她的坚强、勤劳和那无私不图回报的爱将三个儿女抚养长大。
“可怜天下父母心”,那时青春年少的我对母亲有一种依赖,对母爱认识盲目,肤浅,沐浴在那爱的春风里,却不知那爱的感觉。当我身为人母时才深深懂得母爱的厚重。
如今,已近花甲的母亲 ,仍用她最朴素的爱关心着儿女,帮儿女带孩子分担他们的生活负担,替儿女排忧解难做他们开心的钥匙。
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世界在变,一切都在变,但母亲对我的爱却亘古不变;她像是一条射线,只有顶点,却没有终点无限延伸。她是一首永不熄灭的颂歌,从古至今,流传万代。哦!朋友,聆听亲情的歌声吧!无论何时,你在何方,母爱都会为你谱写一曲永恒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