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在陕、晋、川、冀、浙等省份部分偏远山区与建设新区,中化学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学城投”)一线职工正奋战在各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
作为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化学城投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总部扎根西安,但各项具体业务分布于多省,尤其是部分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新能源项目距离城市远、道路交通不便,形成了“小散远”的特点。
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一线职工,“小散远”带来的不仅仅是员工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对职工生产生活带来了物资稀缺、亲情疏远等多重挑战。“刚到项目时,生活不便,孩子又小,心理落差很大。”贵州湄潭项目部员工张小珂说起刚到项目时的情景,眼眶有些湿润。
公司工会干部田媛坦言:“这种状况不仅影响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幸福感,也给公司发展带来了隐忧。”
如何破解“小散远”服务难题?10月14日,记者走进中化学城投总部并视频连线部分偏远项目现场,通过与工会干部、一线员工面对面交流,探寻工会破局困境的创新实践与暖心故事。
让需求“精准画像”
“服务职工,首先要知道职工需要什么。”中化学城投工会主席王磊的这句话,成了破局的起点。
为摸清一线职工思想状况与诉求,工会摒弃“发通知、等反馈”被动模式,启动“千里问需”专项行动。
线上,工会设计覆盖“生活物资、技能提升、家庭困难”等核心维度的调查问卷,定向推送至所有项目。
“第一次问卷内容太宏观,参与率不到50%。”田媛说,团队迅速调整,重新设计针对性更强的问卷,仅一天就回收有效问卷200多份,回收率接近100%。
线下,多支“驻点调研小组”由公司领导、工会干部带队,深入贵州湄潭、吉林大安、潼关太峪河等多个偏远项目,一对一倾听职工诉求。
最终,工会归纳出102项职工核心需求,建立“一人一档”动态数据库,分为生活保障、技能提升、情感联结、家庭支持四个维度。
“工会连我想考的证书教材都记下来了,感觉自己的小事被当成了大事办。”河北峰峰矿区项目部员工陶子霈,提起这份“需求清单”感动地说。
让关怀“直达心坎”
基于精准需求,工会打造“一项目一方案”定制化服务,让每份关怀都精准对接诉求。
生活保障上,“车轮上的暖心驿站”成为偏远项目的“生命线”。贵州湄潭项目部地处山区,出行采购不便。工会了解情况后,立即对接县城的超市,由超市派车将物资直接送到工地。
“六月份,工会还安排家人‘反探亲’,见到娃和家人的那一刻特别感动,虽然工作地点偏远,但一直被‘娘家人’惦记着。”张小珂在视频连线中不停点赞。
考虑到项目部男生多、理发难,工会还在多个项目设“临时理发店”。“以前理发要到30公里外的镇上,现在工地就能剪。”大安盐碱地项目员工易先宇说。
在技能提升方面,“云端充电站”帮职工解了燃眉之急。刚毕业两年的陶子霈,曾因项目部上资源匮乏产生了职业焦虑。工会便联合人力资源部门邀请公司内训师及外部机构讲师组建“云端导师团”,开展线上授课。同时,推行“师徒e线牵”云端打卡辅导,开展“文化进工地”活动。
“项目上还有‘职工夜校’,大家一起讨论学习,生活充实,技能也提升了。”陶子霈说。
此外,线上“心灵茶坊”提供婚恋指导、心理疏导,定制“家・时光”员工家庭纪念册,免费提供家属“反探亲”专属住宿,组织“千里共婵娟”亲子活动,更是筑牢了职工的家庭后盾。
让服务“长效续航”
为避免服务“一阵风”,公司工会建立“需求-服务-反馈-优化”闭环机制,创新建立“红心联络员”机制——党员干部包保工点,化身“需求前哨站”与“服务督导员”,服务质效还被纳入星级项目党支部流动红旗考核。
“红心联络员”负责日常收集员工新需求、反馈服务效果。“作为联络员,为了解一线项目职工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困难,每天上班先给负责的项目职工打电话询问。”中化学朗正公司工会主席刘波说。
“冬季工地宿舍暖气不足”“希望增加线上技能培训的回放功能”“家里老人生病,请给协调找个好医院……”有了这项机制,反馈问题都能及时传达到工会,能解决的立即办,难解决的及时向上反馈,次次都有妥善结果。
刘波笑着说:“现在大家有啥困难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工会。”
闭环机制的建立,让“量体裁衣”暖心计划持续优化、越做越实。数据显示,计划实施以来,项目员工满意度从73.7%跃升至98.7%,员工离职率同比下降21%,2名原本申请调岗的业务骨干主动撤回申请。
“把员工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服务才能有温度、有成效。”王磊说。未来,工会将继续聚焦“小散远”项目的新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让每一位坚守在千里之外的职工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记者手记
中化学城投工会破解“小散远”难题,藏着基层服务的创新密码。它跳出“大水漫灌”思维,以动态需求数据库锚定服务靶心,让关怀从“普惠式”转向“精准滴灌”。更难得的是,通过“红心联络员”与考核挂钩的机制,将临时服务转化为长效行动,把工会的“软实力”变成留人的“硬支撑”。这种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机制保障为抓手的做法,为破解基层服务“远、散、难”困局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范式。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