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 邢乐
晨光熹微,22万平方米的工地上塔吊林立。产学实训楼顶,党旗如同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在滚滚热浪中岿然屹立,映照着陕建十一建集团建设者们汗湿的脸庞。作为省级重点民生工程,咸阳市秦都区职业教育中心新校区建设现场,该项目部党员始终坚守在攻坚一线。
项目党支部构建的“强基固本-融合赋能-向善凝心”三维体系,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基坑支护方案优化节约工期12天,4项创新成果转化为施工标准,在陕建控股集团125家单位综合考评中跻身前六,获评“2024年国资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
强基固本:筑牢组织根基
去年汛期,6米深基坑出现渗水险情。“支护边坡出现渗水!”凌晨3时的紧急呼叫中,3名党员突击队员踩着泥泞集结。
张龙提出“分段导流法”,连续36小时轮班作业控制险情,这场抢险被记入“党员积分管理”的急难攻关项,而积分卡上8项考核指标,正记录着组织建设的扎实足迹:主题党日结合技术研讨,BIM团队优化管线排布方案;职称晋升与党员考评挂钩,青年技术员杨博在施工期间考取一级建造师;党员责任区覆盖所有高危作业面,融合安全驿站累计开展安全教育62次。张坤团队的《提高免拆模保温板安装合格率》斩获省级QC一类成果奖,便是党员攻坚解难题的一道缩影。
融合赋能:精准目标管控
翻开项目张林的施工日志,189个节点目标旁的党员签名,“党员承诺制”在项目攻坚期经受考验,“主体结构预留孔洞与暖通管道冲突!”去年11月,张坤组长启动24小时图纸轮审。党员专班联动四家单位,72小时内化解23处碰撞点,“通过党建联建机制打破沟通壁垒。”他解释道。
在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上,90后队长贺亨通立下军令状。三个月后,他们在集团公司季度检查中摘得桂冠。现场5个党员示范岗如同红色坐标,塔吊操作岗实现零事故,分部分项工程一次验收通过率达100%,实名制打卡率连续12个月保持在90%以上。
向善凝心:厚植人文关怀
“向善文化小院”生活区成为工友休憩空间:故事墙展示建设历程,便民服务站提供应急服务;情绪疏导室配备减压设施,更衣室新增烘干设备都来自职工建议;520便民服务站记录着7次应急服务。电工赵师傅忘不了那个暴雨夜:“老伴送药被困,党员开着皮卡蹚水接人!”……
这些温暖积淀为成长沃土。当邢乐捧着陕西省集体协商大赛二等奖证书归来,他将竞赛经验转化为班组“每日微协商”机制;安全总监薛凯的“四色图”动态管理系统,使隐患及时整改效率达到98%以上;施工员刘争在混凝土连续浇筑72小时后,哑着嗓子说:“党员就应该冲锋在前!”
红色动能锻造职教未来
站在初具规模的实训楼前,党支部书记张林展开蓝图:“这里以后计划年培训1.2万人次。”项目党建经验形成三项标准化方法:党员积分与职业发展联动机制,突击队组长负责制,目标节点管控法。集团党委组织部表示:“该案例为破解党建业务‘两张皮’提供了实践参考。”
六月末,日头晒得钢筋发烫,工地上搅拌车轰隆作响,工人们两头忙活,一边是项目大干快上,一边给毕业生观摩学习做准备。安全员给参观通道的防护网拧紧螺丝,施工员给预埋件贴上二维码,扫码溯源,好工程经得起回头查,党员责任区的牌子在烈日下闪着光,等待学生们来实训,把匠心手艺,传给下一批追梦人,让产学研融合成为党建赋能新典范。
与其他单位开展党建联建活动。
520公益驿站与安全教育体验融合场景。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