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岐山县围绕“南车北面”布局,深化链式创新强体量、强化链式招商求增量、优化链式服务提质量——
拼技能,成为做强“一辆车”的关键一环
叉车选手正在进行“球盘相接”比赛。
叉车选手正在进行“钢丝挂洒瓶””比赛。
4月24日上午,阳光洒满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的场地,一场汇聚岐山全县的汽车产业工人精湛技艺的大赛在此拉开帷幕。
“‘传承西岐匠心 技能智造未来’岐山县汽车产业工人技能大赛,不仅是我们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全县围绕‘南车北面’布局,突破‘链式’思维,为全县汽车产业工人搭建的一项技能比拼和成果检验大舞台。”岐山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王安定说。
大赛现场,气氛热烈而紧张。150名来自全县汽车、零部件生产及维修领域的产业工人齐聚一堂,摩拳擦掌,准备在叉车、焊工、维修钳工三大工种的实操考试中一展身手。在叉车实操考试区域,“球盘相接”“钢丝挂洒瓶”“宽货过窄门”等绝活项目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选手们操控着叉车,如同驾驭灵动的骏马,精准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叉车的货叉在狭小的空间内灵活穿梭,或是小心翼翼地将球放置在指定位置,或是稳稳地用钢丝挂起洒瓶,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操作技巧和沉稳心态。
等待考试的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选手李浩浩心情异常激动。他称自己参加过类似的比赛,但忍不住还是紧张,“感谢岐山县给的这次机会,我将争取把平时练就的本事全面发挥出来!”
维修钳工实操比赛分赛场内,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的选手朱小龙全神贯注。他手中的锉刀、锤子在毛坯料上不断打磨、敲击,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坚定。钳工工作不仅考验技术,更需要耐心和细心。
朱小龙入行多年,对这份工作充满热爱。他说:“刚入行时,老师傅们手把手教我,让我爱上了这个职业。这次大赛给了我展示技能的机会,我一定会全力以赴。”他认真对待每一个加工步骤,精心雕琢每一个零件,力求将手中的工件做到极致,诠释着机械制造“万能工种”的独特魅力。
在焊工比赛场地,陕西通运专用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肖凯熟练地拿起焊枪。多年的经验让他在面对比赛时沉稳自信。“当我第一次扣动焊枪扳机,就被焊接的魅力吸引。”肖凯说,“焊接不仅是连接金属,更是熔铸匠心。”
比赛中,他手法娴熟,焊花在他的操作下飞溅闪烁,一道道焊缝逐渐成型。无论是手工焊还是数控焊,他都应对自如,展现出高超的焊接技艺,仿佛在金属上绘制着属于自己的艺术画卷。
…………
数据显示,聚焦做强“一辆车”,岐山县常态化助企抢订单,汉德车桥、陕汽商用车全力忙生产。仅一季度,汽车及零部件产值54.5亿元、增长13.1%,新能源轻卡销量增长10倍、出口增长4倍,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2.9亿元、增长33.5%。
一组数字足以看出汽车产业在岐山的重要性,也就不难理解,各方为大赛筹备付出的种种努力。
这次大赛由岐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总工会、县人社局等多部门承办,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办,从大赛的策划、组织,到现场的保障、协调,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工作人员的心血。
大赛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基础,设置了理论考试和实操比赛,全面考察选手的专业能力。而且奖项设置丰富,不断激励选手们奋勇争先,提升技能水平。
“这场大赛,是技能的较量,更是匠心的传承。它为产业工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了大家学习技术的热情。”王安定说,未来,这些怀揣匠心的产业工人将继续扎根一线,用自己的双手为岐山的“南车北面”布局添砖加瓦,推动岐山县汽车产业迈向新的高度。 (本报全媒体记者 王何军)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