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2651)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会 > 工会要闻 厚植人才沃土 打造工匠“摇篮” ——陕西培育工匠人才纪实
2025-11-07 09:06:55来源: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字体:【 】     分享到: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9月26日下午,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闭幕。我省部分大国工匠人才在陕西省总工会展区合影(资料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鲜康  摄

前不久,从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传来喜讯:陕西8名大国工匠培育对象成功上榜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覆盖装备制造、能源化工、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

这份亮眼成绩单,正是陕西深耕工匠人才培育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陕西通过制度创新、搭建平台与服务保障,已累计培育“三秦工匠”240名、市级及产业工匠1170名,以大国工匠为引领、“三秦工匠”为中坚、各级工匠百花齐放的梯次化人才格局已然形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工匠动能”。

制度筑基:构建全链条培育体系

走进中国兵器西北工业集团研究院试制分厂,以张新停姓名命名的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一台“小钻床”与一篮鸡蛋、鹌鹑蛋陈列其间。这位从三秦工匠成长为大国工匠的技术能手,用0.01毫米的精度诠释着“弹药精度把关人”的匠心传承。在陕西,像张新停一样精益求精的工匠人才不断涌现,其背后正是日趋完善、支撑有力的制度体系。

近年来,陕西围绕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构建了全方位政策框架。2016年,省总工会首创“三秦工匠”荣誉称号,每年评选10名;2018年,省总工会与省人社厅推动省委省政府印发《陕西省“三秦工匠计划”实施办法》,将项目纳入省委省政府表彰体系,遴选范围涵盖各领域基层一线技能人才,给予每人5万元奖励资助。2021年,评选名额从20名增至40名;2023年,省委人才办将“三秦工匠”人才项目列入《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将“三秦工匠”人才项目提升为“卓越技术技能人才”项目,支持经费由5万提升至10万元,计划5年遴选200名。2025年8月印发的《陕西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方案》更明确了长远目标:到2035年,培养造就50名大国工匠、400名三秦工匠、1500名市级工匠,为未来十年培育指明方向。

制度创新不仅着眼顶层设计,更注重激发基层活力。自2019年起,陕西推行产业工匠人才培育计划,省级产业工会每年培育约100名产业工匠。宝鸡、咸阳、延安、榆林、汉中等市级工匠项目相继实施,咸阳市将每年4月27日设为“工匠日”,营造尊崇技能的社会氛围。

平台赋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一次大赛的锤炼,相当于岗位上两三年的积累。”大国工匠、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数控车工何小虎深有感触。近年来,陕西通过广泛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为技能人才搭建了展示才华、切磋技艺、提升等级的广阔舞台。

陕西省每年举办各类省级行业职业技能大赛100余场,覆盖200多个职业工种,选拔产生500名左右“陕西省技术能手”,带动30万人次参与。2025年,全省工会系统聚焦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新就业形态等领域,立项开展83个职业工种的省级一类和二类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让各类技能人才在不同赛道上竞技比武。

除了大赛平台,企业内部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也在托举青年成长。在西安北方光电科技防务有限公司,林琦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

今年5月出台的《陕西省推动技能强企工作13条措施》明确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实训基地、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培育平台,推动“工匠学院”建设。

“推动技能强企是时代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人才与企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林琦认为,只有企业为技术工人提供有益环境,才能促进他们成长成才。随着队伍壮大,高技能人才必然会通过其技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技能传承,生生不息。由40多名顶尖劳模工匠组成的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已帮助60余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百个,千名青年职工跨界拜师学艺,其中百余人成长为省级技术能手。

服务保障:畅通发展晋升通道

不到40岁,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控机床调整工李锋就已获得陕西省首席技师荣誉。这得益于“新八级工”制度在陕西的落地实施。

近年来,陕西全面推行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和“新八级工”制度,引导企业强化技能评价,推动技能水平与薪酬待遇挂钩。西北工业集团对科技人员和劳模工匠实行年薪制,绩效年薪根据责任书考核兑现,上不封顶;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申请了省内首批特级技师评价试点单位,在原有体系的高级技师之上新增设特级技师,被聘为首席技师的职工享受所属企业班子副职待遇;陕汽控股则建立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管理岗位的“贯通互评”机制,高级技师可同时申报工程师职称,培养复合型人才。

陕西还积极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覆盖工程、农业等8个职称系列。如今,许多企业的首席技师、特级技师及大赛金牌选手获评工程师甚至高级工程师职称,收入水平向企业管理层看齐,让产业工人职业发展更有奔头。

打破职业“天花板”的同时,陕西还在寻求更为有效的举措,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从发布《关于全面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通知》,到推出新政《陕西省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16条措施》,再到出台《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陕西打出的政策“组合拳”,为培养和选拔高技能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让职工得实惠、享礼遇。陕西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在代表提名、管理岗位晋升、干部选配等工作上,加大对产业工人的倾斜力度。众多产业工人代表如徐立平、田浩荣、付浩、董宏涛等,承载着全省产业工人的期盼与重托,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

省委人才办为高技能人才发放“三秦优才卡”,提供就医、子女入学、购房等十大优待;省总工会创新推出“劳模证”,提供公交免费、购物折扣等礼遇,并悬挂“劳模之家”光荣牌。此外,省总工会还与西安交通大学合办劳模工匠学历提升班,助力劳模工匠群体综合素质提升。

这套培育体系的成效已然显现。截至2024年底,陕西技能人才总量达611.04万人,高技能人才182.87万人,高技能领军人才614人。

三秦大地,产业升级浪潮澎湃。陕西将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更优化的制度、更广阔的平台、更温暖的服务,让“工匠摇篮”生机盎然,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

 

记者手记

三秦大地,匠心灼灼。陕西以制度筑基、平台赋能、服务暖心织密工匠培育网络,从“三秦工匠”评选到技能大赛竞技,从“新八级工”制度落地到礼遇劳模工匠,全链条举措让技能人才有舞台、有奔头、有荣光。工匠人才的不断涌现,正是厚植人才沃土、尊崇工匠精神的生动写照,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责任编辑:白子璐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2651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50004  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