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县总工会解决民生问题赢得职工口碑
“评价一个工会的工作是否到位,方法很简单,只要听听它所在地区职工的口碑就八九不离十了。好的口碑,不是自夸出来的,也不是上级封的,需要的是职工群众的认可。”蒲城县总工会主席杨忠全谈到基层工会工作时深有感慨地说道。
近年来,蒲城县总工会按照省市总工会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坚持开展“春送技能、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系列帮扶活动的同时,不断创新困难职工帮扶工作机制,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这一主线,着力整合资源,不断拓展帮扶领域,延伸帮扶服务项目,实现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经常化、社会化、规范化目标,提高了工会工作的创新能力,凝聚了民心,树立了工会品牌,更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赞誉,真正成为职工的“娘家人”。
让困难职工住有所居阳春三月,鲜花盛开,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这份朝气也感染了居住在惠安小区廉租房内的困难职工赵贵宝。
赵贵宝是蒲城县变压器厂病退职工,企业于2003年元月停产,410名职工全部下岗。赵贵宝因患有脑梗塞,导致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2009年不慎摔倒后造成股骨头骨折,瘫痪在床。其妻患有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全家3口人租住在仅有9平方米的民居中。2011年1月,在“送温暖”入户慰问过程中,县委书记张建军,县总工会主席杨忠全看到他的家庭状况,当即派县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为其住院的妻子送去了1000元的医疗救助金,同时决定由县总工会协调住建局解决赵贵宝的住房问题。去年10月,赵贵宝与其在家待业的儿子搬入蒲城县惠安小区十号楼53平米的廉租房内,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今年2月,县总工会协调人社局、工信局、城南新区管委会等部门,按公益性岗位政策,为赵贵宝的儿子在城南管委会安排一份工作,现月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从根本上挽救了这个家庭。
与赵贵宝同批享受政策的还有蒲城县芳花公司下岗职工朱福潮与妻子张爱英。更令他们夫妇欣慰的是,搬入新居一个月后,儿子在新房内完婚,一家人充分感受到了县总工会带给他们的温暖。
近年来,蒲城县总工会在积极做好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双节送温暖工作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工作,把解决城镇困难职工家庭住房问题作为帮扶职工的重要工作,主动联系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全程监督保障性住房租赁、分配、购买过程,发挥了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
县总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对全县631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将困难职工住房情况的调研报告上报市援助中心。同时,争取党政支持,积极与住建局协调,以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建立的2152户困难职工档案信息为依据,优先将县总工会确认的特困职工家庭纳入保障性住房范围。(下转三版)
(上接一版)
为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使住房困难的职工享受到保障性住房政策,县总工会组织工会干部认真学习、把握政策,严格按规定抓好“申请关”、把好“审核关”、强化“监督关”。通过严格审核和公示,2010年度为38户特困职工,2011年度为163户特困职工出具家庭困难证明。由监察局、公证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总工会全程监督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分配工作,同时,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体现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优先将“孤、老、病、残”家庭放在一、二层进行安置性抽号,剩余房源统一抽号分配。几年来,共协助450户特困职工家庭享受到廉租房,870户家庭享受了货币补贴政策,552户困难职工家庭购买了经济适用房,以多种保障方式解决了不同层次困难职工的住房需求。
依法维权为职工说话几年前马村煤矿退休职工鱼新合到县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反映,其儿子在湖北打工时被打成植物人。县总工会立即启动援助中心法律援助机制,帮助鱼新合到湖北打官司,使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并连续三年为鱼新合提供了生活援助。几年来,县总工会共为261人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
不断健全维权网络,积极开展双向维权。2011年,县总工会向县委请示在17个镇设立了专职工会主席,并在孙镇、罕井、城关镇工会设立了援助站。建立信访首问负责制,按照谁接待谁落实的原则,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共接待来信来访295件次。并与司法、劳动部门合作,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力推进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设,协力为职工提供咨询、调解、实施法律援助等服务。
“工资直付”促和谐。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日益严重,2012年春节前夕,县住建局工会共接到拖欠农民工工资投诉案8起,涉及施工单位6家及农民工78人,金额154.3万元。由于清欠农民工工作涉及面广,涉及管理部门多,因此,由县总工会牵头,主动与涉及拖欠的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用人单位沟通,通过依法追欠、分头磋商、限期付款等措施,共追回拖欠的农民工工资130.4万元,确保在外打工的务工人员能够顺利回家过年。
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县总工会协同住建局等单位出台管理条例,对出现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建筑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在以后的工程招标中不予考虑。通过调研,在新兴房地产开发公司试行直接向建筑工人发放工资的付款方式,即施工企业提供每名农民工工资薪额,由开发商直接向农民工支付工资,从而避免了甲方与劳务企业结清款后,劳务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大大降低了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发生,为解决县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树立了先进模式。
创先争优暖民心一间小屋,一套桌椅,一杯清茶,听职工群众“诉委屈、道烦恼、发牢骚”,这是蒲城县总工会走基层的惯例。2010年3月份,按照县委组织部的安排,孙镇冯家庄村成为县总工会的包联村。县总工会以村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着力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下功夫,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县总工会为了解决村民饮水问题,从夯实基础,改善设施上入手,争取到人饮工程资金40余万元,让300余户、1200余人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通水的那一刻,村民们兴高采烈地说道:“多年喝‘苦水’的日子将一去不返,这都归功于县总工会呀!”
此外,县总工会筹集5万元完成了第二村民小组1000米、第四村民小组600米的渠道衬砌工程。该工程的顺利完工,使1500余亩的耕地能够得到及时灌溉,提高了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也为农民进一步改善种植结构、增加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让困难职工子女有学上。“金秋助学”是蒲城县总工会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品牌,也是工会实现民生工程的有效载体。根据渭南市《关于做好金秋助学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推动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县总工会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认真组织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仅2011年,救助困难职工子女87人,助学金额8.7万元。“造血式”帮扶让职工“乐业”
蒲城县总工会在县委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切实开展了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
依托县人社局、职教中心及再就业培训基地,举办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通过采取与企业联合办班和转岗培训等方式,提高下岗职工的培训率,向用人单位积极推荐,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先后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举办“春风行动人才招聘洽谈会”、“送公益岗活动”等各类再就业供需见面会16场次,共组织143个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600多个。各镇工会联合劳动部门举办农民工技能培训97期(次),累计培训人员4000余名,为广大农民工免费提供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县总工会依托县剧院的优势整合服务功能,把“困难职工援助中心”迁至县大剧院办公,打造集办公、帮扶、活动、培训、经营“五位一体”的“职工服务活动中心”,同时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创新文化机制,丰富职工生活。建立“职工书屋”,逐步健全书刊借阅、图书管理员职责等规章制度。配备书柜8个,桌椅12套,报刊架2个,安装联网电脑3台。针对职工需求,购买各类图书2000余册,订阅报刊杂志12种。同时,创建职工活动室,购买乒乓球台、象棋、围棋、羽毛球等文体器材,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比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近年来,蒲城县总工会通过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确保了全县广大职工享受阳光,享受发展成果。谈到工会重点工作,蒲城县总工会主席杨忠全肯定地说:全县各级工会将在创先争优中建功立业,着力打造帮扶工会、维权工会、服务工会、品牌工会,为推动蒲城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本报记者田丁辉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