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会 > 工会要闻 遍地开花——职工书屋已成“工会文化品牌”
2011-12-19 01:46:44来源:
分享到:
  字体:【

今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以文化为主题,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全会所传达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级工会坚定信心做好职工书屋这一涉及亿万职工素质建设的文化事业。2008年8月,省总工会副主席张仲茜(左二)为中铁二十局职工书屋揭牌月,省总工会副主席张仲茜(左二)为中铁二十局职工书屋揭牌郭玉军摄
    上午8点半,三原县工人俱乐部的田小青像往常一样,打开“职工书屋”的门,清扫地面,擦拭桌椅,整理书架,这是她每天都要做的事。田小青是县总工会宣教部部长,兼职图书管理员。
    刚刚收拾完卫生,办公室主任姬英晖和几位同事走了进来。大家一边在书架上浏览,一边七嘴八舌地议论:“听说要来新书了,不知道有没有我喜欢看的?”相对于藏书万卷的图书馆来说,这里摆放的一千多册图书确实略显“寒酸”,但是“小书屋”里蕴涵的大事业却令田小青很欣慰。她说:“职工书屋不仅让职工有了一个读书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搭起了职工读书学习、增进技能的桥梁。”
    三原县工人俱乐部职工书屋,只是全省各级工会职工书屋建设的一个缩影。三年来,全省各级工会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自身的优势,把“职工书屋”建设作为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抓手和工作载体,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初,中华全国总工会开始全面开展“职工书屋”建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要求各级工会“一定要办好职工书屋”,并为“职工书屋”题写匾名。2008年8月,陕西省首批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揭牌仪式在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举行。省总工会副主席张仲茜在揭牌仪式上指出:“在今后5年里,全省工会将全面开展职工书屋建设活动,并以此为平台,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充分发挥职工书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组织、引导、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

    坚守企业文化阵地解决一线职工需求
    记者从宝鸡蔡家坡乘坐班车前往陕汽集团的西厂区。沿途三线建设的痕迹仍随处可见,那些曾经奋斗的岁月和成长的记忆杂糅在一起,变成文字、图片,被珍藏在陕汽图书馆里。
    陕汽集团为职工开设图书馆已有三十多年历史,集团各大厂区都有设置,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西安北郊总厂的图书馆,2009年被评为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除了图书馆,车间里很早就开设了职工图书角。早在‘职工书屋’这个名词出现前,陕汽已经将职工图书角配置在车间了。”陕汽工会西厂区工作部副部长牟小兵说,“我觉得职工书屋就是图书馆的延伸。”
    进入生产厂区,记者跟随着工人们走进了位于动力一厂二楼一间普通的职工书屋。工整规范,是记者的第一印象,整齐排列的书架表明着工厂的特色。“这些书架都是工人们自制的”,牟小兵拍着结实的桦木架子笑着说,“工厂里从不缺乏能工巧匠”,这无疑是职工自力更生建设职工书屋的体现。
    在这个有着160人的单位中,职工书屋已深入人心。对于很多职工来说,忙碌了一天之后,最让他们感到轻松的就是去职工书屋看一会儿书。书架上贴着书籍的分类标签,社科类、文学类、体育类,都有各自的区域。杂志夹上不
    仅有《光纤和电缆》等技术类杂志,也有《十月》、《收获》等文学类期刊。牟小兵说:“下了班职工们都爱来这里,今年集团工会又拨了一万五千元经费和四千册图书,工作人员正在将它们整理归类,很快会充实到各个职工书屋。”记者拿起借阅记录,看到杂志类图书借阅量最大,其次是相关的技术类书籍,很多书在一个月内被多次借阅。
    牟小兵说,建设职工书屋的基本目的是满足企业职工文化需求,明年动力一厂计划把附近闲置的车间仓库进行改造,职工书屋将搬迁到那里增加面积,而这里将作为专门的期刊室。

    提升职工整体素质丰富职工精神生活
    今年40多岁的张振彪是陕西煤化集团铜川局下石节煤矿职工,经过虚心请教和刻苦努力,工作一直干得不错。但是随着这两年采掘技术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他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由于原来所掌握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水平比较低,看着身边很多有着专业知识基础的“年轻娃”操作新机械游刃有余,他的心被深深“刺痛”。
    随着职工书屋不断发展,张振彪只要有休息时间,便会到职工书屋学习工程技术和煤炭安全方面的知识。经过不懈努力,一年多时间,老张就在技术知识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对新机械的操作也变得十分熟练。张振彪时常对身边的同事说:“职工书屋就是提高咱业务水平的加油站。”在他的带动下,更多职工走进了职工书屋。
    为了给广大职工搭建一个学习和提高的平台,下石节矿工会不断加强职工书屋建设,使其更加符合职工需求。在重新装修的基础上,更新了桌椅、书柜等设施,并且不断充实新图书,不仅有效利用了空间,也使阅读环境更加舒适、阅读内容更加丰富。目前,该矿职工书屋共有各类书籍12000余册,平均每人4.5册,还有40多种报刊杂志。(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根据工人三班倒的作息规律,书屋每天早上、下午和晚上都会定时开放。现在,该矿图书室真正成了职工学习技能的“指导站”和“加油站”,为创建“三型六化”学习型企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石节矿工会副主席崔英铜认为,职工书屋不仅是丰富职工精神的“阵地”,也是企业提高职工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加油站”和技术人才的“贮备站”。让图书服务于生产,最终达到职工和企业的双赢,这是职工书屋功能的发挥和延伸。
    2008年,中铁二十局作为最早设立职工书屋的单位之一,被树立为典型。三年过去了,中铁二十局集团总部职工书屋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工书屋示范达标单位”。
    在中铁二十局管理处施秘书的陪同下,记者走访了集团总部的职工书屋。整个阅览室约有120平方米,九个书架靠墙而立,中间6个桌子、48个座位。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庄子》,书已经比较旧了,但保护得很好,看扉页上的字迹,应该是职工捐赠的。书上还有用红笔画过的语句和钢笔写下的读书心得:“怅人生无庄周般逍遥矣”,书籍虽旧,墨香犹存。
    该局离退休管理处的韩清喜欢到这里借阅书籍。这天,书屋刚到了100本新的世界名著。记者见到老韩时,他正手捧《麦田的守望者》仔细阅读。谈到业余生活,书屋是他绕不开的话题。“我几乎每天都要来看书。因为是当兵出身,我更喜欢看党史类书籍。”图书室的管理员陈女士告诉记者:“一到暑假,好些职工都会带着子女一起来看书。孩子们看少儿读物,大人看时政军事,阅览室坐得满满的。”
    工会过去的文化宫、电影院、职工夜校等工作阵地随着市场化进程很多都推向了社会,“职工书屋”成为继“职工之家”之后有力填补这一空白的新型载体,不但是工会为企业职工办的一件实事好事,更成为新时期工会建设在基层企业有力的工作阵地。
    2008年3月份,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开展“职工书屋”建设的实施意见》,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省缺乏读书条件的基层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建设1645个职工书屋;从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建设105个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
    近日,记者从省总工会宣教部了解到,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省目前已建成1905个职工书屋,其中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135个,职工书屋自建点1800余个,各级工会筹措资金约13302.2万元,书屋占地总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
    省总工会宣教部副部长梁仁义介绍,为了落实《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省总工会制订了《陕西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省总计划在五年内,全省再建150个示范点和1500个自建书屋,将逐年加大对职工书屋建设资金的投入,并开始建立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梁仁义说:“不仅如此,省总工会还将给职工书屋提供配套设备,如图书、书架、电脑等等。由于网络发展迅速,很多职工已从互联网浏览信息、吸收资讯和学习,所以适应学习需求,建设电子书屋也是势在必行。”本报记者刘楠王洋岳帅李国栋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