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手机站 今天是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44649)
留言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会 > 工会要闻 “清凉”要送到职工心坎上
2011-07-26 02:27:10来源:
分享到:
  字体:【
 7月14日起,正式进入“三伏天”,我省许多部门、单位、企业都在为职工发放防暑降温用品,为职工送上“高温下的关怀”。然而一些职工却向记者反映:“领导慰问总是在走形式,发发东西,说几句同志们辛苦了,便匆匆了事。”这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企业防暑降温工作的简单化、形式化。18日,记者跟随采访某集团公司的工会主席为下属建筑公司职工“送清凉”。原定9:00整到达的领导,9:30分直接进入了会议室,在近一个小时的以“送清凉”为主题的会议中,工作人员主要汇报了近期的工作情况,会议尾声,领导向负责人送上了慰问款。之后在工地上进行了短时间的视察,直到慰问活动结束,工地上的绝大多数职工都不曾知道他们“被送清凉”了。而这样“走过场”的暑期慰问活动并不在少数。保障应全方位
    夏季气温高,工作条件艰苦,在同样劳动强度下,职工体力消耗要比平时大,需要及时休息和补充营养。发放白糖等防暑降温物品,固然是恢复职工体力的一种有效举措,但不应仅此而已。
    今年省人社厅下发《关于调整陕西省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的通知》,对我省夏季防暑降温费标准进行调整,执行标准为室外作业人员每人每天10元,其他人员每人每天6元。
    然而,夏季职工的防暑降温决不能仅仅靠高温补贴,即便这些钱能够全额发放到职工手里,对改善他们工作环境能起到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在西安南郊的一家建筑工地上,当一位农民工被问到打算怎么花防暑降温费时,他表示要存起来给家里寄回去。和他一样,大部分职工只是将这笔钱当做了自己工资收入的一部分。工作上的一位王姓工作人员说:“农民工每天忍受着酷暑工作,为的便是多挣些辛苦钱,他们怎么舍得去买几块钱一瓶的冰镇饮料呢?”可见真正贴近职工的防暑降温保障还得从企业做起。送清凉不如人性化应对高温
    一般情况下,人在超过37℃的气温下,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极有可能发生中暑,严重时还会威胁到生命。为高温工种提供防暑降温措施的重要性可见一般,但很少有企业能将防暑降温措施做到完善。
    在西安,不少的企业都会在气温达到一定标准的时候,为一线职工送去慰问品。但正是由于一些类似于气温、时间等条条框框的限制,使得慰问品的发放难以达到常态。一位公交公司工会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当气温达到37℃时,公司都会设置慰问点,为途经的司机送上冰镇饮料等。可是,当气温达到36℃呢,司机所受的高温煎熬会减少多少呢?
    而在西郊一家大型国企的热处理工段,职工们最大的心愿是将休息室里那台不会“摇头”的风扇换掉。“估计制作欢迎领导送清凉横幅的钱都够买好几个小风扇了。”一位职工无奈地说。
    因此企业需要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手段应对高温酷暑。比如说建筑工地,可不可以避开阳光直晒,在做好环境噪音隔离处理及取得居民谅解、支持的前提下,把工程施工的时间调整到晚上?对那些在户外工作的工种能不能为他们在工作现场准备好药物、饮料、搭盖遮阳棚呢?绿豆汤能不能天天煮,放在离职工近的地方随时喝?其实这些措施不见得花多少钱,少走一些形式,多做一些实事,能为职工解决大问题。
    “送清凉”要送到职工心坎里,多一些实在少一点作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温“送清凉”其实是给了决策者一个体验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体会高温岗位的艰辛,真正把清凉送到点子上。本报记者刘鹏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

陕工网——陕西工人报 © 2018 sxworker.com. 地址:西安市莲湖路239号 联系电话:029-87344649 E-mail:sxworker@126.com

陕ICP备17000697号陕公网安备61010402000820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陕工网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网站图文若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