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总工会副主席张仲茜(右五)、省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主任王春蕾(右四省总工会副主席张仲茜(右五)、省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主任王春蕾(右四)等)等省市县三级工会领导和爱心人士看望慰问侯云龙和小清月。
5月31日,六一儿童节在即。家住大巴山腹地的南郑县碑坝镇大竹村伤残农民工侯云龙与11岁的女儿小清月的艰难处境,牵动着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和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心。
当天一大早,省总工会副主席张仲茜、省总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主任王春蕾、汉中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宋志超以及陕西泰山置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蔡勇、陕西泽普工贸公司董事长高洁荣等与南郑县委、政府、工会、残联、教育等部门的相关人士汇聚到南郑县大河坎镇,准备驱车前往距县城100多公里外的大竹村看望侯云龙父女。山路崎岖陡峭,侯云龙家又在海拔1500余米的大山上。大家带着现金、衣服、书包和残疾人便椅等,从西安、韩城、汉中赶来,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走访慰问活动。多次看望侯云龙并帮助他树立起生活信心的南郑县总工会主席王国宏深有感触地说:“这次省市县三级工会和富有爱心的企业家去看望侯云龙,不仅要帮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而且要帮他建造一座房子,规划好他和女儿今后的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存发展问题。”
无情矿难剥夺了平常人家的幸福
谈起各级工会组织帮扶伤残农民工侯云龙的故事,还得从今年初说起。今年元月中旬,在南郑县开展的以“访民情、解民忧、送温暖、促和谐”为主题的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南郑县总工会开展了以“心系职工情、温暖进千家”为主题的千名工会干部“大走访促和谐、交友帮扶送温暖”活动,全县687个工会组织的一千多名工会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了解和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和农民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在这次大走访中,一个叫侯云龙的重度伤残农民工的生活现状让南郑县总工会一班人日夜难眠。
侯云龙1974年8月出生在生产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远离县城比较偏僻的碑坝镇大竹村,兄弟姊妹5人中他排行最小。年长的两个哥哥、嫂子和父母早出晚归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挑起一家8口人的生活重担,支撑着侯云龙读书学习。风烛残年的父母就在侯云龙读二、三年级的时候先后去世,正需要父母关爱的他,不得不放下心爱的书本,过早同哥嫂一起承担起“挣工分”养家糊口的大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慢慢地渗透到大竹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四川一家矿业公司落户大竹村,需要大量的农民工,正值青春年华的侯云龙怀着改变贫困生活现状的美好愿望,成为该公司的一名农民工。
吃过苦的侯云龙非常珍惜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他拼死拼活在矿上干活挣钱,终于有了一点积蓄,盖起了三间当时看起来挺不错的竹笆房。正当他准备粉刷收拾房子的时候,2004年8月12日上午9时许,灾难悄悄降临到他的头上。当班的侯云龙所在的作业区坑道顶端突然塌陷,只听到沉闷的土石垮塌声后,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工友们把埋坑道里的他救了出来,公司随即出资40多万元,辗转四川、北京医治,终因腰椎受损严重,落下了高位截瘫的重度残疾,连吃饭拉屎这些简单的生活都不能自理。
矿难发生时,侯云龙结婚已6年,女儿不满3岁。他每天都需要24小时的专人护理,吃、喝、拉、撒、睡,请医煎药,家庭开销,昂贵的医疗费用支出,家务、农活等繁重的担子全落在了比他小两岁妻子的肩上。为了给他看病,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几年下来,当初不错的竹笆房变成了难遮风挡雨的破房子,女儿小清月也曾一度面临失学的危险。一个和谐美满的山区普通三口之家,就这样被矿难拖入一贫如洗的困境。。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九岁弱女双肩扛起家庭重担今年11岁的小清月在距家五里外的学校上学。站在她家三间摇摇欲坠的竹笆房前,见到这么多陌生人来看她,小清月有点害怕地依偎在父亲的轮椅旁,流露出既欢喜又担忧的神情。特别是她那带有忧郁、伤感、迟疑、恓惶的复杂眼神,让每一位在场的人心疼不已。前来进行帮扶活动的韩城市总工会主席谢桂云问小清月:“把你接到韩城或者西安去上学,你愿意不?”她回答:“不!”“你为啥不去?”“我去了,谁照顾我爸爸?”几句话,说得在场的人又禁不住潸然泪下。由于过早地承担繁重的劳动和家务,翻开小清月的手看,她的手上有茧子,身子也比同龄人显得弱小。走进她家里,阳光穿过一面竹笆墙照进来,留下斑驳的影子,可见这个家是四面透风的。找遍屋子,记者也没有找到一件像样家具,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挂在屋角的几串熏肉。
谈起小清月几年来不离不弃一心一意照顾父亲的事,村里人都是抹着眼泪叙述的。侯云龙的妻子离家出走,留下只有8岁的小清月与伤残父亲相依为命。在母亲离开后,家庭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小清月柔弱的肩上。小清月既要给家里买米买面、洗衣做饭,还要给父亲洗脚擦身,端茶递水,请医煎药……小小年纪就撑起一个破落的家庭。就是在如此的境遇下,小清月的学习却非常刻苦用功。在场的班主任老师对大家说:“在学校,侯清月非常懂事,爱帮助同学,学习非常好!”
从今年起,小清月要到寄宿制学校上学,每个星期只能回来一次。每次回家,她都要抓紧时间给父亲擦洗身子、按摩、
洗衣服,并尽量多做些饭,好让父亲多吃几顿。其余时间,父亲的饭菜就需要村民轮流帮忙做。看到小清月细心照顾父亲,全村人都非常同情他们父女俩,坚强的侯云龙也心疼女儿。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他省吃俭用请来师傅学习竹篾编织手艺,用从牙缝里省下的钱买竹子,自己坐在轮椅上艰难地编制竹篾背篓出售或者从村民手中换取必要的生活用品,用一双勤劳的手编制着一丝丝生活的希望。
各级工会和爱心人士巴山深处献爱心
侯云龙的悲惨遭遇,得到了各级工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南郑县总工会主席王国宏在今年元旦顶着满天飞雪慰问看望侯云龙后,正月初一又托人专门给他送去大米、菜油、鲜鱼和400元慰问金。在县总工会的协调下,县残联免费给侯云龙赠送了新轮椅,侯清月所在的韭菜岩小学免去她在学校的生活费等费用。今年5月,县总工会与县电视台合作,为侯云龙拍摄了专题片,滚动播出,同时向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发出倡议书:呼吁大家伸出温暖的双手,帮助这位命运不济的重残农民工摆脱困境,树立信心,自强自立,把品学兼优的女儿抚养成人。
关心爱护伤残农民工是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省市工会组织认为,通过帮扶侯云龙这样的伤残农民工摆脱困境,会吸引和号召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来关注困难职工和伤残职工的现状。在收到南郑县总工会的倡议书后,汉中市总和省总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南郑、投向了侯云龙。各级工会组织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对完全丧失劳动和基本生活能力的侯云龙来说,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活生存问题?这就要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帮他建一所“居住与开店为一
体”的新房,让他从山顶的危房中搬到公路旁的新房,开始新的生活。
巴山深处施大爱,扶困助残“娘家人”。省市县三级工会组织主动联系有爱心的企业家投入到帮助侯云龙的行列中。5月31日下午,资助伤残农民工侯云龙移居“宿店一体”房建设捐赠仪式在碑坝中学举行。省市县三级工会领导和各位爱心人士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学校、企业的相关人员济济一堂,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侯云龙奉献一份爱心。从韩城远道而来的陕西泰山置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蔡勇当场捐款2万元,从西安赶来的陕西泽普工贸公司董事长高洁荣捐款1万元,省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救助2万元,碑坝镇干部职工、老师学生捐款1万多元。在当天的捐赠仪式上共筹集资金 100817.1元,还有25吨水泥,2万块粘土砖,1辆轮椅和1台折叠便椅等等。就连多年来一直关爱帮助侯云龙父女俩的大竹村民也当场捐款2000元。在这些捐款人群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当地师生们,他们是在自己也很困难的情况下向侯云龙献爱心的,那一万多元的捐款是从一角钱、一块钱、十块钱累积起来的。这种精神正如捐款仪式上的对联所写的:扶贫济弱彰显炎黄子孙胸怀,爱心捐助弘扬中华民族美德。
碑坝镇是红色革命老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在此从事过革命活动。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近年来仅碑坝镇每年就有2000多名农民靠打工挣钱,劳务收入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而打工中伤残事故的频发,无疑给当地群众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了严重伤害。碑坝镇党委书记刘祥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各级工会和爱心人士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伤残农民工侯云龙心上,充分体现了各级工会践行‘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和‘有困难找工会’的庄严承诺,也为我们如何帮助伤残农民工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树立了典范。”
在大竹村的村道旁,记者看到侯云龙的新房地址已选好,推土机将地基挖平,就等着砖和水泥到位后开始盖房。当得知大家要给自己盖新房,侯云龙和女儿都很高兴。离开时,乐观的侯云龙对省总工会副主席张仲茜说:“有党和政府、工会组织的关心,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关爱,我一定会好好活下去,把女儿拉扯成人,把她也培养成有爱心的人!”刘祥传代表碑坝镇党委政府表态:“我们绝不辜负各级工会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的厚爱,要用好这笔善款,加大建房力度,争取在今年8月底保质保量地帮助侯云龙把新房建成,并协助他办好代销店,确保像侯云龙这样的伤残农民工住有所居、残有所立、困有所依。”本报记者阎冬
短评
读罢此文,笔者不禁想起了这样一段优美的诗句:“爱是巨大的力量,人的生命因爱而无比坚强。有爱就不孤独,有爱就不凄凉。爱是擎起苍天的臂膀。大爱无疆,大爱无疆!”
前不久,省总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工会系统开展“服务职工、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其中强调,各级工会要通过抓好落实九大行动,不断把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帮扶困难职工正是九大行动之一,我省各级工会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倾力救助伤残农民工侯云龙,体现了工会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职工家中访贫问苦,通过广泛开展“心系职工情、温暖进万家”活动,实现工会“送温暖”与“服务职工,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困难职工带去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工会系统开展的“服务职工、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贯穿各级工会创先争优活动全过程,统领创先争优各种具体活动。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结合实际,将工作思路和工作内容向惠民富民、为民利民汇集凝聚,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向亲民爱民转变,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发挥好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提升工会系统“服务职工、创先争优”的实效。
(田勇刚)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