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榆林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在市委和省总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按照全总“两个普遍”的要求,认真履行工会社会职能,重点突出“两个稳定”,圆满完成了2010年度全市工会目标管理的各项任务,市总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2010年度工会工作优秀单位。
一、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为推进榆林跨越发展造就高素质职工队伍。
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和打造“书香榆林”活动。全市各级工会紧密联系职工队伍和工会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
职工”活动,按照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
设的意见》、省总和省政府联席会上提出的《陕西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打造“书香榆林”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实施纲要》的要求,市总工会与市直工委联合下发了《重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在“书香榆林”建设中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通知》。这项活动,以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体系为重点,推动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同时与市创先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不断丰富“创争”活动载体,拓展活动内涵,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广泛开展创建书香企业活动,榆林供电公司、榆阳区工人文化宫、靖边工人俱乐部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加强工会理论业务培训。120多名工会干部参加了中国工运学院、陕西省委党校、陕西工运学院举办的工会干部业务培训班;市总对各县区工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会计软件培训,于4月9日举办了市总全体常委、市直系统工会、直属企业工会、中省企业工会主席
和女工主任100多人参加的“读书的意义”专题报告会。
广泛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以省总工会成立60周年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4月21日至23日,市总工会和市体育局联合举办了榆林“恒泰杯”职工乒乓球比赛。4月26日,市总工会举办了“劳动者之歌”——榆林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暨庆“五一”大型文艺晚会,全市评选出的205名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9月和12月份,与市体育局、市羽毛球协会联合举办了全市职工羽毛球比赛;配合有关单位,举办了“神华杯”职工篮球赛。各县区总工会、部分系统、企业工会分别举行了不同类型的文化体育活动。
二、深入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活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功立业。
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活动。
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大力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岗位练兵、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我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全市有156个单位开展了劳动竞赛,参赛职工11000余人。提合理化建议165件,已实施122件,产生效益65.1万元;技术革新38项;发明创造5
项;推广先进操作法2项。
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2010年,在电力、煤炭等重点行业、重点工程继续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和重点工程建设立功竞赛活动。全市230个企业,7000多名职工参加“安康杯”竞赛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积极举办职工技能大赛。市总工会与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举办了“榆天化杯”职业技能大赛,蔺启存等12人获“榆林市岗位技术标兵”;师泽等25人获“榆林市岗位操作能手”。另外,报省技术能手10名。9月份,组织参加了全国第十九届职工发明展览会,参展的榆林炼油厂、榆林供电公司的5个项目,有4个获奖,其中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市总获优秀组织奖。
关心劳模生活,弘扬劳模精神。春节期间,为全国劳模和省劳模发放慰问金12万元,对8名全国劳模发放生活困难、特殊困难补助金11万元,9月份,组织在职省部级劳模到省工疗院进行了健康检查。8月份,利用暑期,组成《铁人》精神电影放映队,深入市区各机关、单位、厂矿、社区巡回放映影片《铁人》34场,观众达2.5万人次,弘扬了劳模精神,宣传了劳模事迹。
三、着力推动“两个普遍”,不断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进一步加强市、县(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作用,推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市总工会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信局(企业联合会)共同开展了先进班组和先进班组长评选表彰活动。4月29
日,召开表彰会,表彰了班组建设先进单位6个,先进班组50个,先进班组长50名,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目前,市、县(区)都已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877个企业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推进委员会委员2655人;建立区域(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个,委员3人。
进一步深化“共同约定行动”。全市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和“企业不裁员承诺”的企业457家,覆盖人数22444
人,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积极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全市已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5个,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46名,共签订集体合同799个,覆盖职工31250人,签订各类工资专项集体合同831个,覆盖职工41400余人;签订女职工权益专项集体合同257份,覆盖企业318个,覆盖职工17400人,被省总推荐为全国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先进单位。
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完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市总工会与市纪检委、组织部等8部门联合转发了《关于建立和推行区域(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厂务公开职代会星级创建活动的通知》,确定定边县杨井镇工会、榆阳区镇川镇个体行业工会联合会为市区域(行业)性职代会试点单位,目前已有12个单位建立区域(行业)性职代会制度。榆林炼油厂被省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命名为厂务公开职代会五星级单位。
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全市工会系统建立了138个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聘请劳动保护检查员1200多人,
煤矿安全监督员156人。配合政府安全部门开展了安全宣传、安全督查、应急演练、隐患排查整治、安全文化建设、职业危害督查和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等活动。各级工会参与安全生产大检查156次,提出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整改意见90件;参与处理工伤事故15件;参与“三同时”审查验收项目9
项。12月1日在世纪广场举行了“12
·1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倡导用关爱的精神来鼓励全社会积极行动,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四、建立健全帮扶机制,困难职工帮扶网络建设有了新进展。
继续开展“农民工援助行动”,全市共援助农民工总人数21194人,共计投入援助资金208万元;就业援助总人数17226人次,投入资金168万元。全市共救助特困职工和特困农民工9000人次,发放救助款物540多万元。其中,发放115万元,资助800多名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顺利走入大学校门。成功举办了2010年全省工会促进就业再就业大型免费职介洽谈会(榆林分会场),148家单位参加,到会求职应聘人员15000多人,现场达成招聘意向8957个,签订劳动合同2653份。
加强市、县援助中心规范化建设。市总投资20多万元装修了市总援助中心办公场所、购买了新的办公设备,安装了电子显示屏,采用柜台式、“一站式”办公,为困难职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积极争取市政府帮扶资金,顺利解决了市财政每年拨付专项帮扶配套资金150万元的问题。
五、夯实组织基础,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努力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开展“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行动。各级工会对全市10人以上2586家非公企业单位进行了普查,共新组建区域(行业)性工会联合会88个,共覆盖基层单位700个,覆盖职工33588人;组建基层工会338个,发展会员18134人,超额完成了省总下达的任务。目前,全市共有基层工会5680个,女工组织4310个,占76%。
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市总工会与市委组织部、市直工委、团市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直事业单位党群类科级职务任免审核程序的通知》,规范了科级工会主席的任免审批程序,落实了相关政治经济待遇。2010年,对54名事业单位工会新任领导进行了考察,在全市选聘225名工会组织员,解决了基层工会工作人员不足问题。
继续深入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和双爱双评活动。榆林供电公司工会、榆林炼油厂工会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榆林市公路局绥德县城管道班被授予全国模范职工小家。中盐榆林有限公司工会、榆神煤炭有限公司工会被授予“陕西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定边县蒙海子道班工会小组、榆阳区联通公司工会授予“陕西省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市总将表彰并授予陕西中能煤田有限公司等15个单位工会为“先进职工之家”称号,授予绥德县公路段黄
家沟道班工会等4个单位工会“先进职工小家”称号。授予榆
林市林木种苗工作站工会“合格职工之家”称号。市华宇建工集团董事长黄世华、三辰家具建材博览中心董事长刘建均获“省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市华宇建工集团工程师任润堂、西部三辰家具建材
博览中心安防部经理杨少祖获“省热爱企业优秀员工”称号;
市金利源工贸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获省“双爱双评”先进企业称号。(吴志杰崔爱国)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