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文化宫曾经是广大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的乐园,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承载了无数人的欢乐和幸福。大浪淘沙,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工人文化宫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杜洋是西安某网站的编辑。“工人文化宫?”当被问及是否去过工人文化宫时,杜洋愣了一下,直到记者反复解释了几遍,他才反应过来:“我知道,但是从来没去过!”杜洋告诉记者,平时单位工作忙,他的业余活动较少,空闲下来,他选择在家休息,偶尔约上几个同事去KTV唱歌,缓解一下工作压力。
“比如打羽毛球,小区里就有场地,或去体育馆,那里场地设施都很好。”杜洋告诉记者,想看书可以去学校图书馆,或干脆在网上看。至于娱乐活动,杜洋认为,肯定会去专业娱乐场所。“家门口就能娱乐,何必跑工人文化宫呢?”
杜洋的话代表着当代年轻人的态度。在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转变、娱乐方式多元化、文化娱乐场馆增加的今天,工人文化宫的未来之路怎样走?改革创新是工人文化宫俱乐部重新焕发生机的必然之路。但改革又是一个复杂、痛苦的过程,需要政府、工会和文化宫三位一体,在体制、机制和服务方式上下功夫,认真解决目前束缚文化宫发展的实际问题,使工人文化宫在改革创新中重现辉煌。
政府:注重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
2005年12月3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推进地方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是实行定额补贴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行主任负责制”;“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文化主业项目不得少于全部项目的60%”。
“尽管全总明确了工人文化宫的性质,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工人文化宫却由于资金不足、实施陈旧、人才流失等种种原因暂时不能适应变化,导致部分工人文化宫出现举步维艰的境况。”临潼区工人文化宫主任李养明认为,要解决工人文化宫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除了政府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外,加大资金投入也是“挽救”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走出困境的办法之一。“工人文化宫既要自负盈亏,应付差额拨款不敷开支所带来的困境,还要在参与社会娱乐业激烈市场竞争的同时承担起面向广大职工开展公益活动的重任,很像是带着脚镣跳舞。如此这般,难免舞步踉跄,姿态难看了!”李养明形象地说。要改变工人文化宫的现状,政府和工会的角色都很重要,四川省的做法很有借鉴作用。
2009年4月,在四川省总工会、省发改委、省文化厅联合下发的《关于把地方工会文化活动阵地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四川各地将把工会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纳入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并在选址、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使其真正享有与地方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同等的城镇公共公益文化事业单位待遇。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工会:注重创新文化宫品牌
“工人文化宫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织,文化宫的社会职能在于满足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尤其在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不断被置于重要位置的今天,工会组织不能把它视为“产业”,交给市场,由经济部门或商人承包经营,人为地放弃这样一个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社会空间。”陕西省社科院社会所所长江波如此认为。
工人文化宫是职工之家,是职工的精神乐园。作为主管部门,各级工会组织要承担起对文化宫的改革使命。江波认为,文化宫必须要在不违背服务主体服务对象的前提下进行自我创新。“如果服务的不是工人,一些营利项目、活动都和文化不沾边,怎么能叫工人文化宫!”
调查中,记者电话连线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宣传教育部一位王姓工作人员表示,工人文化宫作为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服务群体已扩大,不仅包括在职职工,还包括离退休职工、困难家庭甚至中小学生等。
对于服务对象,江波说,除了职工外,应关注低收入群体并策划有特色的职工文化活动。“公益性文化事业,最欢迎的是低收入群体。”江波建议,工人文化宫应该在工会的指导下,多关注职工生活,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切实的公益服务,如能和媒体协作成效更好。“对于服务方式,应多和企业、社区联合搞活动。与企业、社区联合后可根据不同群体提供不同文化服务,有了对象就不怕热闹不起来。”文化宫要重塑形象必须创出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如为外来务工者提供半公益性的培训,如能打出此品牌,就能成为文化宫未来的支柱产业。
文化宫:加强与外界合作
沐浴着市场风雨,工人文化宫这个“老字号”该何去何从?但现今,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却是:每年有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新职工;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原先的企业文化也在悄然变化。人们不可能只上班、只劳作,下班之后,工人文化宫还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在新形势下,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要重新定位,改变和丰富服务方式。走出去,引进来,更广泛参与社会文化活动。长期从事群众文艺工作的胡晓明认为,文化宫可寻求与企业更多合作,以获得经费赞助,通过策划大型活动,丰富职工生活,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知名度。在西安高新区某外企上班的黄先生认为,文化宫可采取“开门办宫”的形式,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学会合作,为职工开办一些免费或低价的专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人文化宫还可拓展培训项目,如开设心理健康、美容、礼仪讲座,免费培训办公操、健身操,还可举办一些大型的交友派对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毋庸置疑,文化宫要想立足市场,必须要解决好工人文化宫俱乐部公益性主业与经营性部门相互交叉、事业与企业混合管理的状况。采访中,无论是文化宫工作人员,还是各级工会干部,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观点:现在文化宫的作用,应更集中体现在职工精神文化建设方向上,这是一个趋势。正如有媒体评论说的,“职工退休政策、企业改革政策的调整以及人口老龄化,使大量职工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工人文化宫应该也可以在社区职工文化建设这个新的课题上大有作为。” 本报记者鄢山宇 阎冬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