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我省各地的工人文化宫从实际出发,想办法、出主意、强化管理,改革求变,在冷清中确保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职能不变、阵地不丢”,用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为处于“四面楚歌”中的工人文化宫寻找着新的出路。
宝鸡市工人文化宫新貌
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由于资金不足、设施陈旧、功能弱化、人才流失等种种原因步入冷清之中,但我省大部分工人文化宫在举步维艰中坚强地发挥作用。尽管如此,各地政府、工会和文化宫本身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从实际出发,想办法、出主意、强化管理,在冷清中谋生存、求发展,在坚守“职能不变、阵地不丢”中,用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为处于“四面楚歌”的工人文化宫寻找着新的出路。
改革重组:
西安8家工人文化宫只剩4家
走在西安市纺织城工人文化宫的露天广场,记者记忆中那个设施简陋、道路泥泞的工人文化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灯火通明的景象。纺织城工人文化宫主任杨敏建说:“虽然目前西安市的直属文化宫仍然存在着文商未完全分离的弊病,但是基础设施的改造已基本完成。”
由于历史问题的积累和文化宫面临的复杂现状,工人文化宫的改革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改革了是寻死,不改革是等死”。这句话正好说明了工人文化宫的改革正处在进退两难的徘徊之中。尽管工人文化宫的改革难,但我省的一些地方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实践的步伐。
2008年,经过广泛调研,西安市总工会对直属工人文化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内部改革。按照确保工会资产保值增值和文化宫职工队伍稳定的总体要求和机构、编制、职工人数、财政投入“四不增加”的原则,对边家村、纺织城等八家直属文化宫进行了“机构重组、资产剥离、事业统管”的改革。
为了建立起适应文化宫事业发展的用人机制,调动文化宫干部职工的积极性,通过直属文化宫领导竞聘上岗、职工自愿分流的方式对文化宫现有人事制度进行改革。他们还采取“划转、代管、委托经营”的方式,由市总工会企事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市总工会对经营性资产进行渐进剥离,统一交由西安市总工会建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在这次文化宫改革中,西安市总工会将原来的8家直属工人文化宫缩减为4家,韩森寨、城区、环城西路、胡家庙工人文化宫已不复存在。“直属文化宫多是西安市的一大特色,但长期以来,直属文化宫弱、小、散的局面比较突出。通过这次重组以改变文化宫的现状,通过采取‘划转、代管、委托经营’的方式,对文化宫经营性资产进行渐进剥离,从而使文化宫有精力、有能力开展更多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西安市总工会事业发展部副部长马俊谈起文化宫的改革如此说。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盘活资产:
不失为一种变革措施
2007年,洛南县为盘活俱乐部资产,与上海全都超市联营,建成了一栋总建筑面积为5305平方米的五层综合楼,在产权不变的情况下,一至三层为超市经营范围,四、五层为俱乐部办公活动场所,从根本上改善了俱乐部的硬件设施。在此基础上,他们建成了办公室、阅览室、棋牌室、会议室、运动场、音乐厅等“四室一场一厅”,并免费向社会开放。新的俱乐部建成后,除坚持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外,还承担了全县各类文艺晚会、歌咏比赛、体育活动等,真正成为全县职工群众文娱活动的中心,昔日那种热闹的氛围又回来了。
多年来,工人文化宫俱乐部设施陈旧,政府和工会的投入严重不足,在解决自身发展需要的资金问题上,靠盘活资产、引进社会资金不失为一条变革之路。
与我省大部分工人文化宫相同,咸阳工人文化宫位于咸阳市中心,地处商业中心和人流密集区。随着城市高楼大厦的兴起,年久失修的工人文化宫与周围的高楼显得格格不入。2002年,迫于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的压力和缺乏改造资金,在咸阳市总工会的协调下,文化宫通过土地产权置换方式与开发商对文化宫进行联合改造。新建成的大楼高23层,按照合同,咸阳市工人文化宫与开发商各拥有一半资产。但大楼建成后,开发商试图把文化宫全部占为己有,从而导致资产多年闲置,影响文化宫工作的正常开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咸阳市在盘活资产中遇到了挫折,但这个改革的路子是可行的。
重建:
楼高了麻烦也来了
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地方,政府愿意出钱建设工人文化宫俱乐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志丹县2005年投资建设了1000平方米的职工俱乐部大楼,县总工会又投资10万元增添设施,一个崭新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工人俱乐部便矗立在志丹县城繁华地带,成为职工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地。宝鸡市工人文化宫是我省唯一一家在第一批“全国示范性工人文化宫”获奖的市级文化宫,曾经是宝鸡几代职工群众心中的“乐园”。“工人文化宫有游泳池,每到夏天我都和同学一块去那游泳,那里的水好,还便宜。”在宝鸡长大的张成告诉记者。2005年,在宝鸡市行政东移中,市工人文化宫由原来的“市中心”搬迁到了宝鸡市东区的行政新区,新建的工人文化宫高大、宏伟,新建的演艺大厅设施齐备,广阔的职工激情广场可容纳上千人。然而令宝鸡市工人文化宫副主任冯晓伟没有想到的是——设施好了,人气却没了!距离市区远是造成文化宫没人气的主要原因。楼高了,人气没了。这只是一种现象,但重建文化宫的举措是对的,随着宝鸡行政新区人口的增加,记者相信这儿将不会寂寞太久!
西安、宝鸡、洛南、志丹等市县在文化宫设施、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所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是我省工人文化宫整体冷清中的亮色,也为处在困境中大多数工人文化宫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启示和拷问。那么,工人文化宫该怎样发展?工人文化宫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本报记者鄢山宇 阎冬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