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商南县总工会针对全县企业职工在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合法权益保障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劳动争议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的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加大劳动关系矛盾排查、纠纷调处、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的力度。近两年,共调解劳动纠纷240起,涉及职工1820人,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县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建立健全调解组织。在工会组织建设的同时,商南县总积极推动企业同步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巩固和完善已有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指导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完善运作机制。他们注重发挥系统工联会、乡镇总工会(工会)在部门中的协调作用,加强系统(行业)、乡镇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县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75个,占到企业总数的65%,系统(行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6个,乡镇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2个。
形成多层次调处网络。针对劳动纠纷涉及范围、难易程度、复杂程度等不同情况,该县采取分级调处的原则,建立县、系统(乡镇)、企业(社区)三级调解网络。县总工会就信访上报、矛盾预警预报工作多次下发文件,严肃纪律,畅通工会信息上报渠道,对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基层工会难以解决的矛盾纠纷做到及时知晓,及时介入,及时处置,先后稳妥化解了县木器加工厂、县水电公司、县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职工的群体性上访。同时针对该县外出农民工多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农民工输入地工会的联系,与周边省的部分县区工会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对出现的劳动关系纠纷,及时沟通情况,协调解决。系统工联会、乡镇工会发挥距离职工近,对企业情况清,协调能力强的优势作用,对本系统本乡镇存在的普遍性劳动纠纷及时调处,将纠纷化解在部门,尽量做到矛盾不上交。对于加班时间长、加班工资未达到标准、劳动保护用品发放、工作岗位变动等一般劳动纠纷,主要由企业劳动争议组织调处。
注重源头预防化解矛盾。针对职工看不起病,住不起医院,改制企业职工面临退休等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近两年,县总工会分别对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遗留问题进行深入细致调研,形成详细调研报告,提交县政府与县总工会联席会议研究,形成决议,协调推动政府相关部门解决。通过工会的深入调研,职工的积极参与,全县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落实,该县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力度明显加强,2009年社会保险扩面工作超额完成任务,此项做法也得到上级劳动部门的肯定,改制企业职工安置遗留问题正在与相关部门协商处理中。县总工会通过抓住职工呼声高、社会反映强烈、具有一定普遍性、急需解决的焦点问题,进行矛盾源头预防,矛盾源头化解,得到职工的普遍认可、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强化劳动纠纷排查。建立工会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生产生活及思想状况,开展劳动关系矛盾的调处工作,积极协助党政处理职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经常性劳动纠纷排查,多次组织全县工会干部到车间进班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厂矿企业职工中的劳动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重点是涉及职工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特困职工救助、厂务公开、企业改制等涉及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工作中他们从政策宣传入手,通过发放 《劳动合同法》、职工维权手册等资料,教育职工知法懂法,依法维权。重点排查带有群体性和倾向性的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解释、早处理、早反映,做到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面对面接触,用心接访,用情动人,把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基层,把争议解决在企业内部,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县总工会积极主动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与劳动仲裁、司法调解的有效配合。2006年县总工会与县司法局联手,全面建立劳动纠纷预防、化解、调处联动机制,同时将困难职工的法律援助作为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体系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援助或法律帮助,县总工会给予经费支持,通过与司法、劳动部门的调解配合,形成合力,发挥优势,共同维权。仅这两年,乡镇工会与乡镇司法所、劳动保障所联合调解劳动纠纷110起,村工会、村委会联合调解劳动争议65起。同时该县工会认真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积极参与劳动仲裁工作。 (贾刚)
责任编辑:sxworker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