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牟影影

班组人员进行试剂配比调试。(受访单位供图)
“组长,这组水汽数据波动,含铁量异常偏高,是否重新取样复核?”“先查试剂有效期,再校准仪器,注意细节!”11月12日,大唐杨凌热电有限公司化验室里,发电部化验班班长王丹正带着组员紧张忙碌,试管碰撞的清脆声、仪器运行的蜂鸣声交织成独特的“工作旋律”。
这个由7名女职工组成的“娘子军”班组,用十年零差错的坚守,获评陕西省“梦桃式班组”,成为守护发电安全的“巾帼哨兵”。
以“精”为尺 守好安全第一道关
“数据是机组的‘健康密码’,我们必须读得准、传得快。”王丹的办公桌上,定期查定的水汽报表十分醒目,十年间的检测数据、分析结论密密麻麻,连试剂批号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作为发电生产的“眼睛”,班组7名女工要负责两台机组的水、汽、油及热力管网“体检”,从主变油质到居民供暖水质,每一项检测都直接关系设备安全与民生保障。
保供期间,在一次主变油检测中,她们凭借敏锐嗅觉及时发现介损数据异常,连夜复核三次确认结果,为系统设备及时检修提供了详实的技术数据,也为设备抢修争取了8小时黄金时间,避免了重大损失。
为把风险堵在源头,班组立下“铁规矩”:每日班前会分任务、查隐患,周五复盘会讲问题、传经验;每周安全会落实“四不放过”原则,定期开展酸碱泄漏应急演练;微信群实时联动,让协作无缝衔接,实现成立以来零安全事故。
如今,“精心、细心、耐心、用心”的理念,已刻进每个组员的工作准则里。
以“新”为刃 破解生产老难题
“创新不是空想,要解决真问题。”这是班组的攻关信条。
面对进口便携式油污颗粒度分析仪滤芯易堵、导致压差高仪器停用,测不了数据,影响油品颗粒度数据监督。6名女工组成攻关小组,连续半个月泡在实验室,查资料、拆滤网、试方法,20余次尝试后,研发出“多级过滤+震荡清洗”组合技术,不仅让滤芯寿命从1年延长至5年,检测速度还提升40%,这项成果摘得了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2024年油气监督技术创新成果三星奖。
水样铜离子检测精度不足曾是公司难题,数据老波动,运行人员没法精准调参数。班组老师傅带着徒弟反复调试试剂配比与仪器参数,使用常见的便宜试剂激活分光光度计新功能,最终绘制出相关系数0.9999的精准曲线,将检测误差缩减一半以上。
班组历时三年完成的《精准控制给水PH提高精处理周期制水量》课题,更攻克了困扰企业多年的精处理混床再生频繁的难题,每年为公司创效23万元,摘得全国电力行业创新三星奖。
以“传”为脉 筑牢人才梯队
“一人强不算强,全员精才是真本事。”班组创新推行“筷子精神”培养模式,7名成员两两结对互为师徒,水、煤、油岗位定期轮岗,彻底打破“各管一摊”的壁垒。
34岁的鲁小维2019年入职时还是“新手”,在工程师师傅的手把手带领下,每周实操考核、每月问题复盘,主动参与技术攻关,如今已能独挑大梁。
为让老经验有效传承,班组建起“技术知识库”,将设备维护技巧、故障解决办法都整理成册,方便新人随时查阅;每周安全会“人人讲案例”,每月开展四次专题培训,还邀请专家授课,定期开展技能比武,让“要我学”真正转变为“我要学”的自觉。
如今班组全员都是本科学历,拥有1名工程师、1名中级工程师,7人全是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真正实现了“全员技术人才”。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是该班组女工们谈笑之间常说的话。“七朵金花”用精准的数据、创新的成果作答,在发电一线绽放芳华,让“梦桃式班组”的旗帜更加鲜艳。
责任编辑:王何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